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4》在京发布

发布时间:2015-04-28      来源: 中国网    点击:

 

 

资料图

本报讯 3月2日,《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4》新闻发布会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著名法学家张文显、陈光中、樊崇义、卞建林、陈卫东、陈瑞华等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言。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张保生教授介绍说,“司法文明指数”是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组开发的一种显示各地司法文明程度的量化评估工具,《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4》反映了全国9个省、直辖市7200多位社会公众与法律职业群体的问卷调查结果,包括这些省市在10个一级指标、50个二级指标的排名。该指数对全国各地司法实践的实际测量,可反映各地司法文明建设的全景或全貌、强项和弱项,并描绘其随时间变化的司法文明进步轨迹,为各地加强司法文明建设提供一面对照的“镜子”。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4》通过对9个省市司法文明状况进行实地动态监测,从普通人的视角,调查和评估可能影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司法文明状况,展现司法文明程度的综合指标,以直接调查数据为基础,以直观图形呈现出来,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本地司法文明发展的满意程度。

从2014年评估结果来看,在司法文明10个一级指标中,上海市有8个一级指标排名第一,“司法相关权力”和“司法文化”两个一级指标排名第二;这两个一级指标排名第一的分别是:海南省和北京市。

从司法文明10个一级指标平均得分看,9省市司法文明总分平均得分65.7,尚未达到良好水平。其中,“司法文化”平均得分55.9;其他9个一级指标平均得分66.7。上述数据说明,9个省市司法文明建设,在人民群众满意程度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9个省市在“司法文化”这个一级指标的评估结果中均未达到60分的情况,值得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据悉,2015年,司法文明指数调查分析将扩大到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而使司法文明指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检验、修正和完善。从2016年开始,司法文明指数调查分析将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解读《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4》

□张保生张中吴洪淇

一、司法文明是法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把“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之一。公正司法既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又是法治的根本保证。司法文明意味着“司法进步”,即更先进的司法理念、司法制度、司法行为和司法文化。从愚昧司法、野蛮司法到文明司法,是司法文明“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运动。在“世界法治指数”9个一级指标中,与司法相关的一级和二级指标分别占了1/3和36%的比重。这表明,司法文明是法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二、司法文明指数的功能

第一,为法治建设提供一种量化评估工具。司法是法治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全国各地司法实践的实际测量,司法文明指数可反映各地司法文明建设的全景或全貌,在“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有利于提升中国在“世界法治指数”中的排名。

第二,为司法文明建设提供一面“镜子”。司法文明指数调查结果完全来源于该指数项目独立收集的新数据,可显示各地在司法文明10个一级指标、50个二级指标中的强项和弱项,为司法文明建设具体方案的出台提供实证数据。

第三,体现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满意程度。司法文明指数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司法公信力”的最高标准,综合了全国各地普通民众和法律职业群体根据亲身经历和感受的投票意见,体现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

三、司法文明指标体系

司法文明指标体系由4个领域、10个一级指标、50个二级指标构成。

(一)4个领域是:

司法制度、司法运作、司法主体和司法文化。司法文明指数试图通过对这四个领域司法实践的实际测量,反映普通民众和法律职业群体对本地司法现状的亲身感受和满意程度。

(二)10个一级指标包括:

1.司法相关权力,是对司法制度和司法主体进行测量的一级指标,指与司法活动相关的公权力,包括侦查权、公诉权、审判权、执行权,某些情况下还包括司法行政管理权和法律监督权。

2.当事人诉讼权利,是对司法制度和司法运作进行测量的一级指标。

3.民事司法程序,是对司法运作进行测量的一级指标。民事诉讼在于实现个人权利并解决纠纷,包含正当性、公正性、迅速性和经济效率等诸多价值。

4.刑事司法程序,是对司法运作进行测量的一级指标。

5.行政司法程序,也是对司法运作进行测量的一级指标。

6.证据制度,是对司法制度和司法运作进行测量的一级指标。它是司法过程中运用证据认定事实的法律制度。

7.职业伦理与腐败遏制,是对司法主体进行测量的一级指标。

8.司法公开与公信力,是对司法制度、司法运作和司法主体进行测量的一级指标。司法机关应将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开,这可以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司法腐败;还可以让司法机关更好地接受公众监督,有效消除公众对司法的质疑,赢得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认同。

9.法律职业化及其保障,是对司法主体进行测量的一级指标。法律职业化包括职业准入、职业训练和职业保障等方面。

10.司法文化,是一个国家司法文明的指示器。

(三)司法文明指数50个二级指标

1.司法相关权力(7个二级指标):侦查权的合理运作;公诉权的合理运作;审判权的合理运作;执行权的合理运作;司法行政管理权的合理运作;法律监督权的合理运作;公安司法机关的合理分工和相互制衡。

2.当事人的诉讼权利(6个二级指标):当事人享有启动诉讼程序的权利;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地位;当事人享有法庭公正、公开审判的权利;当事人享有获得辩护、代理的权利;当事人享有获得救济的权利;受到刑事指控的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

3.民事司法程序(5个二级指标):民事起诉得到及时受理;民事诉讼符合公正要求;民事诉讼中的调解自愿、合法;民事诉讼裁判得到有效执行;民事司法能够提供有效的诉讼救济途径。

4.刑事司法程序(6个二级指标):刑事司法程序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刑事侦查合法、有效;刑事公诉公正、有效;刑事审判符合公正要求;刑事裁判的执行公正、人道;刑事司法能够提供有效的诉讼救济途径。

5.行政司法程序(4个二级指标):行政起诉得到及时受理;行政诉讼符合公正要求;行政诉讼裁判得到尊重与有效执行;行政司法能够提供有效的诉讼救济途径。

6.证据制度(4个二级指标):当事人的证据权利获得有效保障;公安司法人员具有证据意识;证据依法得到采纳与排除;证明过程得到合理规范。

7.职业伦理与腐败遏制(4个二级指标):律师遵守职业伦理规范;警察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并远离腐败;检察官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并远离腐败;法官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并远离腐败。

8.司法公开与司法公信力(5个二级指标):司法权力主体受到信任与认同;司法活动的过程依法公开;司法活动的过程受到信任与认同;司法活动的结果依法公开;司法活动的结果受到信任与认同。

9.法律职业人员的职业化及其保障(3个二级指标):法律职业人员具有适格性;法律职业人员获得职业培训;法律职业人员享有职业保障。

10.司法文化(6个二级指标):公众参与司法的意识及程度;公众诉诸司法的意识及程度;公众接受司法裁判的意识及程度;公众接受现代刑罚理念的意识及程度;公众接受普法教育;媒体对司法的监督与干预。

四、司法文明指数的评估方法

1.司法文明指数是公众对司法的一种满意度评价。它采取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比例为9:1。被调查者的主观感受是否可靠,或者满意度调查是否可信?这是一个值得学术界、实务界和本指数项目研究团队深入研究的问题。

2.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样本既包括普通民众,也包括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法律职业群体。9个省、直辖市7200多人参与了司法文明指数普通人群和职业群体的调查。

3.调查问卷整理和数据统计分析,由零点公司项目团队完成,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问卷录入。

4.客观指标及其计算。司法文明指数指标体系和调查问卷,确定了一批客观指标,并试图以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9:1的比例在指数评估中有机地加入这些客观数据。记者蒋安杰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