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则所与多家学术研究机构合作,举办了“中国经济学跨学科理论创新研讨会”,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在经济学界引起较大反响。2014年年底,中共18届4中全会做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以法治国,遵守宪法,尊重人权,保护产权,建立健全宪法实施监督制度、完善确保独立行使司法权制度等改革目标,并认为依法治国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大有不进则退之势,而法律和治道变革已成为重中之重。鉴此,天则所牵头组织了此次会议。
临近仲夏,暑气开始逼人。江平、郭道晖、茅于轼、许章润、韦森、陈友西、王建勋、许纪霖、吴思、张曙光、盛洪等约30位著名学者,以及学届、律师界共60余人不避炎热,积极与会。主办方代表茅于轼、范柏乃、孙大午分别致辞。张曙光做了会议总结。
两天的会议紧张而热烈,共17个单元,每天讨论约9个小时。17个人做了大会主题发言,评论总共超过80人次。与会人员以中国当前政治和社会转型为背景,从各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当然主要集中在法学和政治学领域。各抒已见,争论热烈,有批评,也有反批评。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确实有所提高,有所前进,有所创新。有些问题尚存在分歧,但是对分歧所在和进一步前进的方向,也比较清楚了。归纳起来,集中讨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陈有西律师讨论了宪政共识和阶段目标,特别提出了在遵守现行宪法的条件下,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是实现宪政共识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
董彦斌博士讨论了1911年和1912年民国立宪的问题。
曾亦以龚自珍的《春秋决事比答问》为例,讨论了法律儒家化的问题,其关键就是对现实问题做出解释,认为比较而言,儒家也许更周全,对社会了解更深刻,所以成为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
孙大午先生介绍了大午集团实行私企立宪制12年的历史和做法,其中确有很多宪政思想精粹,也说明了自治道路是可以走得通的,且在一定意义上走出了一条新的企业经营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