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信息网络法治化推促网络空间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15-11-03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在人们之间的传递越来越顺畅了,也越来越方便了,微博、微信的出现更是让人们在与亲朋好友的交流更加便捷。然而信息的真真假假让人们犹如雾里看花,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往往加以甄别,先转发再说,由此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后果。
据《扬子晚报》消息,从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将正式施行,在第291条中增加一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对规范信息法制化传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的发展带给公众的应该是便利,但不能因此而与所欲为。每位网名应做到不发布虚假信息,同时自觉抵制虚假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煽动是非。

虚假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有诸多原因,有些是出于好奇、好玩而发之,然而部分自媒体为了某些利益,蓄意编制谣言以博取眼球,从而获取不法利益,个别人甚至将微信息作为犯罪的工具。新法规的施行无疑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法律根据,同时也将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安全。

人是社会性的群体,沟通和交流必不可少。因个体受到的教育不同、价值观各异,素质千差万别,谣言任何时候都会产生,“三人成虎”的事例屡见不鲜,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飞速传播,由此带来的后果也愈加严重。轻则是对某个人、部分人的工作生活造成困扰,严重则危害社会和谐稳定,例如“闫肃去世”的假消息、假面膜事件等等。新法规的施行不光从源头上对虚假信息发布者予以严厉打击,是对传播者也起到规范管制的效果。
十八届四中全会已作出走网络空间法治化道路的部署,如今《刑法修正案》的施行就是网络空间法治化的具体体现,也是法律与时俱进的体现。这将进一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祖国的繁荣提供强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