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11岁男孩地震遇难 母亲抱满口袋玩具接骨灰回家

发布时间:2017-08-13      来源: 封面新闻    点击:

原标题:回家

  8月10日,震后第三天,震中渐归于安静,而九寨沟县城里变得“闹热”。

  酒店宾馆爆满,小超市里排起长队,拖着箱子的游客行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如果说,彼时地动山摇的瞬间,是恐惧裹挟了所有人的大脑。那么眼下,回家,成为所有人最心心念念的主题词。

  “你们不用来接我,我真的安全了。”排在等待大巴车的队伍中,女孩让电话那头的亲人安心。上午,九寨沟的最后一批游客撤离,在县城的安置点,80辆大巴车,将送这里每一个游客和群众回家。

  另一边,也有人溯流而上,虽艰难,却近家。

  在震中漳扎镇漳扎村,本地居民在护送游客离开后,开始了自救。他们期待早日安全后,能迅速重建家园;在此之前,他们搭起灶台做起饭,即使住在帐篷里,也要摆上一束盛开的格桑花。

  天灾猝不及防,人心终归充满力量。    

  生者坚强

  毛毯

  披上地震夜御寒毛毯回家

  她想再来九寨给陌生奶奶一个感激的拥抱

  周思璇要回家了,从九寨沟县城出发,先到成都,再转机北京。

  来的时候,她拖着一个大箱子,穿了条藏蓝色的裙子,裙子上的孔雀毛吊坠颇具民族风,那是她为这趟九寨之行精心搭配的。

  离开时,依旧是那条裙子,不过,这个平时在家连买纸都要看看包装是否和桌布搭配的姑娘,却围着一条不是很搭的灰色毯子,那是一条毛呢质地、四边绣着花纹的毯子。

  “从122林场一路往外跑的时候,有余震飞石,我鞋子都跑掉了,吓得不行。”地震时,周思璇所在的旅游大巴正行驶在从122林场往漳扎镇的路上,匆忙停在路边,导游带着游客往下跑,最终安置在漳扎镇镇政府附近的空地上,“我吓坏了,瘫软在地上,抱着腿一直哭一直哭。”

  那是个不眠的夜晚,漳扎镇空旷的地面、停车场都挤满了人,因为停电,附近酒店的员工的居民,打着电筒开始发放毛毯、被子等御寒物资,有警察第一时间在街上执勤。

  “别怕别怕,小女子没事的没事的。”一位老人拿着毯子从后面抱住周思璇,带着体温的毛毯,让她冻得冰冷的胳膊开始回温,“我一下子哭得更厉害了,因为想起了我的奶奶。”

  在周思璇的记忆中,她甚至还来不及问老人叫什么名字,只记得是一位穿着红色藏服的老奶奶,皮肤有点黑,扎着的大辫子里有不少白头发。

  在跟父母报平安时,周思璇已经冷静下来了,她后面的记忆要平顺许多,一夜无眠后,和其他游客一起被送到九寨沟镇,然后在县城的文化广场乘车离开。“一路上碰见的人,都在问我们,吃了饭没,要不要喝水,觉得特别踏实。”

  周思璇把老奶奶的毛毯带回了家,她想好好保存着,看下次来九寨沟的时候,能不能还给老奶奶,再给她一个感激的拥抱。

  拐杖

  腿脚不方便的酒店老板

  拄着拐杖送完游客再收拾自己的家

  10日下午,地震第三天,黄林拄着拐杖,站在医院病床旁,等待眼前的客人鲁向成顺利转院到绵阳后,他就要回家打理自己的酒店了。

  37岁的黄林是漳扎镇上金哈达酒店的老板,地动山摇的瞬间,他拄着拐杖,将酒店里的游客全都集中疏散到村里的广场上,一个都没有少。

  如今,走进漳扎镇漳扎村,安置点的帐篷旁,临时搭建的灶台冒出丝丝青烟。黄林的金哈达酒店就在村子外围,从安置点走过去大约5分钟,沿路的酒店、餐馆基本都有损毁。金哈达酒店大门开着,里面一个人都没有,收银台上,从天花板落下的吊灯已经微有灰尘。

  “你看,就在这个酒店门口,当我从屋里跑出来后,就看到黄林拄着拐,站在斜坡上,一边吆喝大家不要慌,一边给游客指路往什么地方走。”重庆人高远,就住在金哈达斜对面,当看到黄林在疏散游客后,他也跟着加入其中。“游客和当地人没太慌乱,都跟着附近居民的指引往村里的平地走。”

  安全被疏散以后,回过神的住店旅客向黄林道谢,“当时游客们很害怕。我真没想那么多,就想着让他们能够安全。”

  如今,黄林在等待,等因腿骨折不方便行动的最后一位客人转院后,他就要回到村子里,收拾自己的家。

  短信

  妻女失联5小时

  他边运送伤员边等待亲人回家

  石头从山上滚下来,砸到地上,就跟爆炸了一样。

  穿梭在这样的“爆炸声”中,九寨沟县疾控中心的驾驶员王永兵,一趟趟往返于县城和震中,运送转移伤员。他的妻子和两岁半的女儿,地震当晚就在九寨天堂,之后失联了近5个小时。

  “我和孩子安全,不要担心。”9日凌晨,妻子借别人的手机发来了平安短信后,这个高大黝黑的汉子,一直咬着牙在一线运动伤员的驾驶员,突然觉得心被揪着痛了一下。

  其实,他们的家,就在九寨沟县城里,只是家里已经好几天没有人了。

  9日,王永兵的妻子和女儿被困在红岩林场,下午6点左右,被转移到松潘县川主寺,因为没有带电话,直到10日,妻子才又向王永兵报一次平安。

  或许,很多时候,他们一家人相隔地并不遥远,最近时,王永兵开着救护车到了四上镇,相距几十公里,只是朝着妻子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他又调头继续自己的工作。

  “等到路通了,我们一家人就团聚了。”10日下午,王永兵参与到了九寨景区内部的消毒驱蚊、提取水样的工作中,片刻之后,他要在第一时间将样品送到县上。

  家就在身边,他等着和妻子女儿一起回去。

等着转移的群众,还有震中漳扎村自己做饭的村民  

  烟火

  搬出老屋的锅碗瓢盆

  一家子在帐篷里吃上震后第一口热面条

  快80岁的藏族老大爷节过坐在帐篷里,端着碗面条吃得哧溜哧溜。背后十米,就是他家。在帐篷里睡了两天后,10日上午,老人的几个孩子跑回屋里,搬出锅碗瓢盆、消毒柜、食物、调料,就地搭了个简易灶台,忙碌到下午三点,一家人终于吃到了地震以来的第一顿家常饭菜,“走到哪儿都要吃饭,没条件就创造条件嘛。”麻利收拾着灶台,节过的大女儿爽朗笑道。

  这是漳扎镇的漳扎村,一个靠近九寨千古情景区的小村子,有群山怀抱,小河沿村,经幡和转经筒随处可见,客栈和清吧在此聚集。地震发生时,这里也是游客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如今,游客全部被转移了,本地的居民们留了下来,就在村里的空地上搭起帐篷,守着被不同程度损毁的家。

  “为什么要离开,这里是家,离开了我能去哪里。”袁渊就住在村口,十多年了,他一点一滴把自家的房子装点成了格桑花绕,飞檐花雕的客栈,如今,家里有一面墙都垮了,这个藏族汉子准备先在安置点定下来,等确认安全后,就开始重建家园,“花花草草都要重新种。”

  守护着九寨的不止是本地人,重庆人胡书玉20多年前来到九寨沟创业,一步步看着这一方土地被抹去蒙尘,惊艳世人。10日下午,他重新打开自家超市的大门,和同伴忙着将满地的货物收拾整齐,从11日开始,他将要开厨做饭,免费提供食物。

  “挺过这一关,九寨依然会是人间天堂。”边张罗着蔬菜,胡书玉边念叨。

漳扎村里,守着家园的村民

  逝者安息

  母亲抱来满口袋玩具

  来接11岁儿子的骨灰回家

  穿着一身素白的衣衫,这对中年夫妇在九寨沟县殡仪馆,写下了或许是此生最为艰难的一份同意书,同意将他们11岁的儿子就近火化,然后带回老家。

  此次地震后,在现场找到的游客遗体,都被运到了这间殡仪馆,前方的救援部队跋涉在灾难现场,而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在日夜不休地安抚着每一位亲友心中的余震。确认身份、签署同意书、完成善后……

  在这些记录中,这个来自陕西的小遇难者,也只有寥寥数笔,年龄、名字、籍贯,但已经足够让他的父母,带着他回家。

  到了饭点儿,午餐是一大锅面条,妻子盛上两碗端到了丈夫面前,丈夫摇摇头,推到了一边,“我们还活着,就要吃饭。”重新把筷子塞到丈夫手上,妻子的眼眶瞬间红了。

  8月10日下午,他们将自己开车,带着儿子的骨灰,回家。

昨天在景区内等待撤离的游客

  另一边,去往漳扎镇的路上,一位母亲拦住了过往车辆,“能不能载一程?”她抱着一大袋玩具,一把塑料小手枪露出了口袋。

  就这样,走一段路、搭一段车,午后烈日下,她独自抵达震中。

这场抵达,是为了离别。

  她的儿子,因为被地震中山上的落石砸中罹难,带着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她想去孩子离开的地方,看一看,哭一场。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