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新中国第一张晨报"《黑龙江晨报》明年1月起停刊

发布时间:2018-10-26      来源: 澎湃新闻    点击:

纸媒生存状况又成为媒体圈内关注的一个焦点。

据澎湃新闻10月24日报道,10月24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从《黑龙江晨报》社长金鸿雁处获得证实,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于24日宣布决定,《黑龙江晨报》将从2019年1月1日起停刊。金鸿雁社长表示,对于《黑龙江晨报》员工的安置情况,目前尚未见到正式文件。

公开资料显示,《黑龙江晨报》创刊于1993年1月1日(时称《东方晨报》)。该报曾以服务社会的鲜明特点,在黑龙江省、 尤其是哈尔滨市报界独树一帜,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

2002年12月,《黑龙江晨报》创刊十周年之际曾刊文《向读者汇报》介绍了该报创刊时的情况。文章提到,晨报的发端是从哈尔滨市南岗区汉广街62号一幢不起眼的小二楼里开始的。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促成了我省思想解放的大潮再度涌动。几经论证,创办晨报被列为省委宣传部的一个重点项目。

文章介绍称,没钱、没设备、没采编队伍、没发行量--这就是开始起步的晨报所面临的现实。面对特殊的困难条件,创业决心十足的晨报领导集体没有把希望寄托在等、靠、要上,而是把着眼点放在自力更生、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这一基本点上。为了迅速地打开市场,为了扩大影响,编辑、记者走上繁华的大街向读者赠送报纸。

文章透露,时值寒冬腊月,办公室所在的南岗区环卫局下设的简陋招待所,院里是十几台清淘厕所的拉粪车。因为少有旅客住宿,暖气几乎不热。屋子寒冷,大家身穿羽绒服、脚穿大棉鞋写稿、改稿,有时手冻得握不住笔,只好停下来放在衣服里暖暖后再写。

就是在这个小二楼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东方晨报》(《黑龙江晨报》前身)发出了自己最初的声音。二十几个编辑记者把一张8个版的报纸办得有声有色,初步确立了晨报的办报风格,奠定了晨报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文章还表示,作为新中国第一张晨报,《黑龙江晨报》创办之始就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告诉我们:晨报的生存发展必须依靠和争取广大的读者,只有赢得了读者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赢得主动权。

事实上,就在今年年初,《黑龙江晨报》就已经为了生存作出了改变。

黑龙江晨报编辑部今年1月18日曾刊发公告称,"经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黑龙江晨报从2018年1月起,由周7刊变更为周5刊,即日起本报每周六、周日不再出版,当天的新闻资讯由本报客户端劲彪新闻APP、官方微信、微博发布。"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