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最高检要求严把逮捕关防止冤假错案

发布时间:2015-06-02      来源: 最高检    点击:

“侦查监督处在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的前沿,防止冤假错案的责任重大,如果守住第一道关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第一道关口失守,后面的起诉、审判环节就可能出现‘起点错、跟着错、错到底’的情况。”刚刚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座谈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的讲话中,有关严把逮捕关防止冤假错案的内容占据了很大篇幅。

 

根据最高检党组要求,这次座谈会的主要议题是研究提高侦查监督工作法治化、现代化水平的具体措施。参会人员认为,冤假错案对法治和司法公信的杀伤力巨大,如果不能有效防止冤假错案,侦查监督工作法治化、现代化建设就成了空谈。

 

“不只是审查逮捕,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也都要把防止冤假错案作为首要任务。”孙谦在这次会议上重申,侦查监督部门要把防止冤假错案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围绕防止冤假错案,会议就强化证据意识严把逮捕关提出严格要求,明确强调侦查监督部门要坚守法律底线,“用”好手中的审查逮捕权。

 

正确认识逮捕的事实证据条件,做到“事实不能没有、人头不能搞错”,达不到这一条件的不能批准逮捕。会议强调,“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虽然低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不要求查清全部事实情节,但对“发生了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要有已经查证属实的证据证实,排除合理怀疑,否则不能批准逮捕。

 

高度重视对证据合法性的审查,排除非法证据后,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坚决不能捕。从司法实践来看,刑讯逼供是造成冤假错案的主要原因之一。会议要求,检察机关要在审查逮捕中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强化证据合法性审查,对发现的非法取证线索要及时调查核实,对非法证据要坚决依法排除,不能排除非法取证嫌疑的不能作为逮捕依据。

 

转变证据审查方式,进行精细化审查,对证据存在罪与非罪的原则性、根本性矛盾的案件,坚持疑罪从无,依法不捕。会议强调,要全面审查证据,在对每个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和证明力逐一进行审查判断的基础上,把全案证据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判断。孙谦在讲话中提出:“审查逮捕阶段证据的特点,决定了证据之间存在矛盾是正常的,但要判断存在的矛盾是否属于影响罪与非罪的原则性、根本性矛盾。如果仅是非原则性的枝节矛盾,不影响案件事实认定;如果是原则性、根本性矛盾,就要疑罪从无,依法不捕。”会议还强调,要更加突出客观证据的审查、运用,构建以客观证据为核心的证据分析论证和案件事实认定体系,坚持从客观证据到主观证据的审查方式,注重主观证据与客观证据的对比、分析,运用收集在案的客观性证据推演犯罪过程,准确认定案件事实。

 

程序公正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是防止冤假错案的重要屏障。会议亦对严格执行审查逮捕程序作出规范,要求高度重视讯问犯罪嫌疑人,法定应当讯问的必须讯问,并尽可能提高讯问比例,有条件的全部讯问;防止讯问走过场,切实提高讯问质量效果,通过讯问核实证据、发现非法取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辩解和律师的意见,尤其要重视律师在防范冤假错案方面的作用。

 

在防止一种倾向的同时,要避免出现另一种倾向。会议还要求侦查监督部门在规范精细审查案件,把好逮捕关的同时,也要防止人为拔高逮捕条件,出现应当逮捕而不逮捕的现象。(检察日报 徐盈雁)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