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以来,一年一度的全国检察机关“举报宣传周”活动已经走过了十七个年头。十七年来,全国检察机关立足检察、面向基层、创新形式,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惩治预防腐败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检察机关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重点和成效,宣传举报工作制度与举报的方式方法等,在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调动人民群众的举报积极性、推动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举报就找检察院”,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所熟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负责人介绍,十七年来,“举报宣传周”活动得到了各级检察院高度重视,检察机关上下左右联动,在组织保障上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最高检,检察长曹建明多次审定工作方案,副检察长柯汉民多年深入一线宣传现场参加宣传活动,亲自接待群众。在地方,多地检察机关坚持“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参与,确保经费、人员、车辆等及时到位。比如,2014年“举报宣传周”期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有7628名正副检察长通过新闻发布会、专题电视讲话、媒体专访、在线交流、接待群众等形式参加了宣传活动,为“举报宣传周”活动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各级检察机关均成立了由检察长或分管副检察长任组长,举报中心、反贪、反渎、执检、预防、纪检、宣传等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形成了“有组织、有计划、有协调、有落实”的举报宣传合力,为“举报宣传周”活动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比如,2013年,最高检渎职侵权检察厅精心制作《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宣传挂图、《依法行政、责任如山》教育宣传片和反渎职侵权宣传手册,发放至县级检察院,供“举报宣传周”活动使用。
各级检察机关结合本地实际,主动争取地方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积极联系通信、城建、交通、企业、社区、学校等有关单位,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举报宣传周”活动全面开展营造了浓厚氛围。很多地方党委、人大、政协领导都亲自参加当地举报宣传活动,扩大宣传声势。有的检察机关与当地纪委、公安、司法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宣传内涵,扩大了宣传外延。
回顾十七个“举报宣传周”,每年的主题都不一样。最高检举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主题的确定,与当年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以及检察工作全局紧密相连。“基本围绕‘依靠人民群众惩治职务犯罪’这条主线,以‘贴近民生、贴近热点、贴近实际’为基本原则,结合当年检察工作重点和特点,拟定每年‘举报宣传周’主题,确保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比如,2011年,根据最高检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统一部署,拟定举报宣传主题为“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促进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2013年,围绕举报工作重点,拟定举报宣传主题为“完善举报制度,加强举报人保护”;今年是全国检察机关统一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一年,也是修订后《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贯彻落实的第一年,今年举报宣传主题为“落实举报规定,推进反腐倡廉和规范司法”。
而在具体宣传活动中,各级检察机关积极做到“三贴近”,拉近检察机关与群众的距离,引导和激发群众举报热情。
“贴近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高检举报中心负责人说,围绕涉农、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以及垄断行业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检察机关开展专题专项宣传,结合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勇于同发生在身边的职务犯罪作斗争,维护切身利益。比如,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检察院联合广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举办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服务幸福广州建设”主题宣传活动,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等直接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6个单位200多人参加本次活动,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贴近热点,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这名负责人表示,各级检察机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的新期待,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检察工作重点,着重宣传检察机关开展的专项工作、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具体举措、取得的成效和典型案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检察机关反腐败的力度和成效。比如,2014年,围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察活动”,福建省龙岩市青草盂地区检察院、内蒙古自治区小黑河地区检察院和保安沼地区检察院等开展了检察长接待进监舍活动,专门接待受理服刑人员的举报控告,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贴近实际,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这名负责人介绍,各地检察机关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便民利民为原则,深入了解人民群众所需所想,围绕群众实际需求详细宣传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案件受理范围、检务公开的制度措施、举报工作制度、举报途径与方法等。高度重视群众的参与互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集中解答群众提问等形式,积极倾听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举报宣传、执法办案、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宣传。比如,2012年,浙江省各级检察院重点宣传实名举报单线联系制度,重点宣传检察机关严格限制知情范围、明确保密责任、保护举报人的积极应对措施,增强了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信任,激发了群众的举报热情。
为让更多的老百姓走近和了解“举报宣传周”活动,各级检察机关穷尽宣传手段,做到“四个结合”,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检察机关借助传统媒体,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电视讲话、制作专题节目、播放公益短片、开设专栏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同时,积极借势高科技工具和新兴媒介,在地铁、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车的移动电视以及广场、站台、交通要道口的大型液晶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漫画、短片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近年来,更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微视等网络平台开展宣传,增强宣传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据统计,2011年以来,“举报宣传周”期间,各级检察机关利用报刊宣传10704次,广播宣传8823次,电视宣传16609次。
设点宣传与流动宣传相结合,拓展宣传广度。各地检察机关组织干警走上街头,在广场、公园、重点街道、集市等人口密集区设点宣传,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播放宣传短片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并现场接受群众举报、控告、申诉,提供法律咨询。将宣传活动与下访巡访、联合接访等工作结合,依托派驻检察室、检察工作站等平台,深入乡村、社区与偏远地区巡回流动宣传,进一步扩大了宣传覆盖面,最大限度减少宣传空白点。
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举报宣传周”期间,全国共有21万多名干警走上街头,设现场宣传点29773个,展出宣传挂图展板124525件,发放宣传资料近2000万份,受理举报22268件、控告19120件、申诉12749件,接受咨询约85万次。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增加宣传深度。各级院检察长与干警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乡镇、街道社区以及重点行业,采取专题报告、廉政讲座、座谈会等形式送法上门,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职务犯罪的特点、社会危害和发案根源,把检察服务和举报宣传送到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身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与此同时,各地检察机关依托检察开放日活动和警示教育基地,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党政机关干部和新闻媒体、企业、工商联、基层群众等各界代表走进检察院,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12309举报工作室、来访接待室、案件管理中心、侦查办案区等场所,观看专题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使更多的群众了解检察、走进检察、支持检察、监督检察。大部分检察机关还开展了“检察长接待日”活动,检察长、副检察长面对面接待群众,耐心释法说理,并对相关案件作出批示和及时处理,提升了检察机关执法的亲和力和公信力。
2011年以来,“举报宣传周”期间,检察长接待日共接待群众35277人,受理举报、控告、申诉案件26728件。
举报答复与举报奖励相结合,提高宣传热度。“举报宣传周”期间,各地检察机关积极宣传举报答复、举报奖励等相关举报制度,并纷纷开展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活动,鼓励群众实名举报、依法举报。
2011年以来,“举报宣传周”期间,全国检察机关共奖励举报有功人员2577名,奖励金额548万余元。
最高检举报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过十七年十七个“举报宣传周”活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有效激发了人民群众的举报积极性,促进了举报工作与各项检察工作的深入发展。
“通过‘举报宣传周’等活动,我们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举报观,依法依程序行使举报权利,强化了依法举报意识。”这名负责人表示,各地检察机关以开展举报宣传活动为契机,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拉近了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树立了检察机关可亲、可敬、可信的良好形象。
“全国检察机关通过‘举报宣传周’期间受理的举报、控告线索,查办了一大批职务犯罪案件,有力地惩治了腐败。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在法律的威慑和政策的感召下,主动投案自首,供述犯罪事实,退缴赃款赃物。”这名负责人介绍说。此外,“举报宣传周”活动通过专题专项宣传,引导相关行业部门认真整治内部行为规范,警示国家工作人员廉洁自律,做到惩防并重,在推进检察机关预防和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深入开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地检察机关以‘举报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及时梳理‘检察开放日’、检察长预约接访、下访巡访等宣传活动中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采取改进措施,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依靠人民群众推进规范司法,促进各项检察工作科学发展。”这名负责人说。(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