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张全收,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10余年解决农民工就业200多万人次,向社会捐款2000余万元。
检察印象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监督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解决涉法涉诉问题上大有作为。
■检察机关可以多向农民工普及常用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建议检察机关对涉及农民工的案件开通绿色维权通道,及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建议提交前进行最后的修改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个头高大,憨厚朴实,面对记者采访,他谈话的主题始终围绕着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强农村建设、推进农业发展,“我就是一名农民,工作事业都离不开‘三农’,更离不开生我养我的土地。”
我国农民工数亿,能不能从国家体制和机制上参与顶层设计,给他们争取更多表达的机会?能不能为破解“三农”发展难题贡献一份力量?自2008年1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后,这些问题就成为张全收履行代表职责的重点。近年来,他所提议案建议几乎全部围绕“三农”展开,“让农民工更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让农民更有自信地为美好愿景昂首阔步。”
谈起创业,张全收说他历经艰辛,先后从事过多个行业,卖冰棍、开餐馆、搞运输、当油漆工……后来,他只身来到深圳,在商海小打小闹,逐步积累了资金。1999年,他开办了深圳全顺玩具加工厂,开始向实业进军。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家企业临时需要用工,向张全收“借人”。成功合作后,张全收发现“借人”里面大有商机。2004年,他成立了全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开创了一套经营思路:将松散的劳务工组织起来培训、编组,形成“农民工团队”。如果一地用工市场进入淡季,他立即将“团队”转移输送到处于用工市场旺季的地区,以“团队作战”的方式与用工企业“谈条件”,提高农民工待遇。
全顺公司性质属于劳务派遣,是全国最大的人力资源开发公司和全国最早的劳务品牌公司,公司以“招得来、留得住、培训好、跟踪服务、包月薪、包年薪”理念进行发展,被经济学家称为“全顺模式”。
2013年,为支持家乡建设,张全收将公司总部迁至郑州航空港,开始转变公司发展模式。他在郑州建立全顺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与各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农民工进行“订单式”带薪培训,确保每一位农民工能熟练地掌握一门技能,进入企业后成为拿高薪的蓝领工人。
2014年9月,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张全收与福州飞毛腿公司共同出资,联合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以“前校后厂”模式,打造农民工就业培训新模式。目前,全顺公司在河南已经与多家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每年输送大量工人。
一直以来,张全收非常关注法治建设,特别是农村涉法涉诉问题。他调研发现,当前农村信访稳定问题已成为禁锢地方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层政府常年为信访稳定问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不惜花钱息访。
张全收认为,农村信访存在三方面原因,一是由涉法涉诉引起。一些老上访户认为起诉难、打官司难、打赢了官司执行更难,而上访有助于解决问题。二是司法体制改革不到位。尤其在农村,诉讼体系不健全,执行力量不足,救助机制不完善,个别司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三是基层政府信访稳定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尽管中央印发了《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但力度和成效甚微,几乎造成缠访、闹访、赖访产业化,不利于农村稳定。
他建议,一是要加快建立完整、规范、合理、严格的信访终结机制。健全依法有序信访的法治体系,严厉打击非法上访和缠访、赖访、闹访行为,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尤其是基层司法体制改革步伐,改善司法公平、公正的外部环境。二是要加大基层司法执行速度和力度,尽快建立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司法源头责任追究制。按照信访诉讼主体的反映,在哪个部门出现问题由哪个部门牵头解决,政府不能一味地为一些机构或一些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买单,把基层政府从繁重的信访压力中解脱出来。三是要逐步建立基层政府公正、科学、合理的信访稳定工作监管机制。对信访问题真正做到依法管理和依法治理,严厉打击信访工作链上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监督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依法执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解决涉法涉诉问题上大有作为。”张全收说。
张全收告诉记者,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建议向农民工普及常用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司法机关对涉及农民工的案件,可以开通绿色维权通道,快立、快诉、快审、快执行,及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确保让农民工兄弟流汗不流泪。”
据调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5800万人,留守儿童因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容易出现问题,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经过调研,张全收发现目前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是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长期远离父母,逾四成以上留守儿童感到孤单,三成以上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卫生问题,更多的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导致“留守儿童”容易出问题。二是学习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得极为普遍。
张全收认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张全收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采取可行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各级机关成立相关部门,对所辖区域内留守儿童进行评估,以省级单位进行汇总,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外出务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改革目前的学籍管理方式,为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考试制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三是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提供服务。
张全收表示,他已经联系了中国红十字会,与相关方面签署协议,愿意拿出一部分钱来设立一个留守儿童基金,动员全社会力量都来帮扶留守儿童。
“我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阶段,农村的法治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张全收告诉记者,他一直把农村法治建设作为代表履职的重中之重,先后提出有关农村法治建设的议案建议多达20余件。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权问题,他认为农村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承包责任制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突出表现出浪费土地资源、降低土地产出效益、束缚农村劳动力、破坏土地生态环境等发展弊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势在必行。他建议,加快出台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合理转让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机制。让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合法有序地进入市场进行流通,全面推进“市场引导→政策扶持→政府补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作”的流转土地经营模式。
关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他发现,农村地区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三无”食品等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市场上明目张胆、遍地开花,问题食品正在大肆侵蚀着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健康。他建议,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培养农民的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农村消费质量;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工商、食安、药食监等部门要明确职责,形成监管重拳。
张全收始终把法治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农村,针对以宅基地名义浪费和闲置土地以及违法抢占、滥占耕地建房的现象,他提出,从法律层面建立农村宅基地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改革过去“集体分配”定终身的体制,同时还要保障原宅基地拥有者的合法权益,从严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针对河沙使用量的剧增,淮河河道内出现大量采沙现象,私挖滥采愈演愈烈,导致淮河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影响河道行洪安全问题,他建议制定《淮河河道河沙开采管理条例》,对河沙开采实行“暂时休眠政策”,恢复和保护淮河生态资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