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从正风反腐角度看腐败亚文化:催生对抗组织审查等

发布时间:2016-04-05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点击:

“从一开始和开发商称兄道弟,一起吃喝玩乐、游山玩水,再到接受购物卡,一来二去,李铁柱的胆子越来越大……”媒体日前披露的河北省保定市人防系统腐败窝案中,市人防办原党组书记、主任李铁柱的“腐败之路”便肇始于潜规则。

  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无论是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干部,潜规则都是其前行路上的绊脚石,看似无影无踪、无关紧要,却无处不在、危机四伏,稍不留神便后患无穷。而潜规则的横行,正是有赖于“腐败亚文化”提供的土壤和环境。

  从正风反腐的角度看,“腐败亚文化”最直接的危害便是催生贪腐、“养蝇喂虎”,把“小节”酿成“大祸”。

  变相的人情往来是“腐败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四风”问题的一个重要“来源”。记者统计发现,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至今年2月,全国各地共查处12万多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其中,“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和“大办婚丧喜庆”两项占比就达15%。

  与李铁柱相似,甘肃省定西市地税局原副局长刘生海一步步陷入泥潭,正是始于当初收下的一份份年节“小”礼;广东省佛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戚耀方,也是被一顿饭、一瓶酒、一条烟等“小问题”绊住了脚,最终堕入腐败深渊……无数案例表明,破法始于破纪,而破纪正是从潜规则开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养蝇喂虎”的基础上,“腐败亚文化”还催生了“对抗组织审查”等违纪问题。

  据浙江省杭州市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王文柱介绍,“腐败亚文化”给监督执纪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如,遇到有党员干部接受组织谈话、调查,就会有人想尽办法托关系、打招呼,找上门来要求办案人员“网开一面”、“手下留情”,甚至以各种方式拉拢腐蚀纪检干部。一些单位、地区“腐败亚文化”盛行,主要领导不抓主体责任落实却通过多种形式对抗、干扰组织审查。

  如果说“腐败亚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其直接危害,对社会价值观、对风气的改变则是更深层次的荼毒。党风正则民风淳,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潜规则的横行,在“养蝇喂虎”的同时必然败坏党风政风,进而影响社风民风;而社风民风的恶化,又反过来影响党风政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在福建省泉州市工作的王女士,为了让非本地户口的女儿上市区公办小学,一年前就努力托关系。原本按当地教育部门外来工子女就学的政策,她是能按程序提交申请的,但由于名额有限,“若不找关系,很可能就会被挤掉”。王女士搭上了有“门路”的朋友,花了几万元获得心仪学校的入学名额。一番折腾下来,她竟成了“熟门熟路”的“榜样”,陆续有学生家长向她“取经”。

  记者发现,“腐败亚文化”之所以能“养蝇喂虎”、贻害无穷,很大程度上缘于一些党员干部对其危害认识不清。翻阅“四风”典型问题新闻报道,“没想到”自己因“小节”被查处的党员干部不胜枚举。有的不仅“没想到”,还“想不通”,认为是小题大做。

  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江西省龙南县纪委副书记赖红霞认为,“腐败亚文化”归根到底污染和损害的是政治生态。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腐败亚文化”危害,坚持高标准,坚守纪律底线,发挥表率作用,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各级纪委更要加强正面引导和警示教育,培育廉洁文化,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实践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中央正风反腐的决心、力度不会减弱,对‘四风’和腐败问题只会‘越往后执纪越严’。千万不要再心存侥幸,否则,必将受到纪律的严惩。”王文柱表示。(本报记者 瞿芃)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