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故意杀人判缓刑 辩护人富有激情的辩护意见引发共鸣

发布时间:2015-07-27      来源: 法案聚焦    点击:

 

文/公丕国 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来源/法案聚集

 

案情简介

 

被告人姜宝琴与被害人姜xx是临沂市北郊同村人,自幼相好,恋爱结婚。婚后,丈夫姜某逐渐变得嗜酒如命,脾气暴躁,动辄对其妻大打出手,包括非人的性虐待,两个儿子也被打得落下残疾。姜某还经常偷鸡摸狗,欺软赖硬,打东家骂西家,成为远近闻名的地痞。

 

19981231日深夜,大雪漫地,寒风凛冽。已喝得酩酊大醉的姜某将妻子拉出被窝逼其出去再赊酒,姜宝琴略一迟疑,姜某就劈头盖脸打了起来,被打得无处藏身的姜宝琴只好向门外逃去,姜某紧追不舍。因为醉酒,因为路滑,姜某摔倒在路上。逃命中的姜宝琴回头看见,心想今晚如让他追上我又逃不了一顿死打,不如我先揍他一顿。她顺手抄起路边的一根树杈子,照姜某身上、头上抽打了十几下。看到姜某不再动弹,她先到村支书家说了情况,又到镇派出所投案自首。村支书喊村医生救治,村医生听说是姜某拒不出阵。衣着单薄、头部受伤的姜某在雪地里死去。

 

一审判决

 

姜宝琴的情况让人同情。关押没几天,公安局就对其取保候审让其回家,检察院以故意伤害提起公诉,一审法院改定性为故意杀人,但充分考虑其各种罪轻情节尤其是受害人过错等因素,从轻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

 

客观地讲,一审判决的定性是正确的,虽然姜宝琴无杀死丈夫的直接故意,但其用棍子多次打击对方头部及不及时救助等行为,表现她对其死亡持放任态度,应定(间接)故意杀人。

 

故意杀人判五年,并不重。但考虑到两个孩子,姜宝琴提起了上诉。

 

二审辩护

 

一审判决定性准确,也充分考虑了从轻减轻处罚情节。如果没有新的证据、新的角度,二审改判的可能性不大。

 

辩护人和同事深入到村庄走家串户,在村委配合下,取得了18名党员签名的“保函”和383名村民(全村500余人)签名的表述姜某劣行的“控诉书”;抓住重要线索,成功地从临沂监狱调出姜某因盗窃罪被判刑两年的服刑纪录;说服若干受害人中的两个人向法院作证.....

 

本案另一个重要事实是:两个10多岁的孩子无人抚养,不能上学。因为其父已亡,唯一的伯父被其父生前打得逃到东北,姥姥姥爷被其父气得疾病缠身。如果母亲再入狱服刑,两个孩子面临的就是辍学、流浪社会。

 

二审没有开庭。但是,辩护人富有激情撰写的《惩恶扬善法之正义 抚育后人人间真美》辩护意见在法官、庭长、院长传阅后引起了共鸣;11岁的小儿子“爸爸不是妈妈打死的是喝醉了在雪地里冻死的,我要妈妈”的哭喊声使许多人闻之掉泪.....

 

二审判决

 

1999910日,二审法院宣布终审判决:姜宝琴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五年执行。

 

一位资深法官笑曰:“故意杀人判缓刑,临沂中院头一回”。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