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少年网购24支仿真枪被判无期 福建高院立案复查

发布时间:2016-04-13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点击:

4月12日,“网购仿真枪判无期案”的申诉代理律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徐昕发布消息称,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已对此案立案复查。当晚,有媒体援引福建高院相关负责人的消息证实了这一点,称“目前复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根据有关规定,经复查认为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应当决定或裁定再审。

    刘大蔚2014年在台湾一家网站的“生存游戏BB枪专区”网购了24支他理解中的仿真枪,这批货被海关查获。经鉴定发现,其中有20支具有致伤力,认定为枪支,刘大蔚因而在2015年8月终审被福建高院以走私武器罪判处无期徒刑。徐昕认为,刘大蔚没有走私武器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涉案枪形物可能不是刘大蔚购买的,案件量刑过重,而作为定罪的关键证据,鉴定意见也存在一些问题。(详见中国青年报2月23日报道《“网购仿真枪获无期徒刑”少年狱中申诉》、《“调高枪支认定标准”是否可行》)

    近年来,公民持有、销售他们认为的仿真枪、玩具枪而被认定为真枪的新闻屡见报端,因网购仿真枪获无期徒刑的刘大蔚,只是其中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阮齐林此前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认为,该案显而易见和当时设立走私武器罪的本意不一致,徐昕则认为,类似事件频发的根源在枪支认定标准2010年骤降为1.8焦耳/平方厘米,约是2001年旧标准的九分之一,与一些民众的预见性、认知存在差异。

    在部分公安系统专家看来,枪支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纳入危险物品范围予以严格管制,枪支管理是我国社会治安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应当兼顾维护社会治安和保障个人自由的需要,对枪支进行必要的扩张解释无可非议,当然,这应该在合理的限度之内,不能超出大多数民众的预测可能性。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协副会长朱征夫也在提案中建议公安部重新审查1.8焦耳/平方厘米的枪支认定标准。

    刘大蔚的母亲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她希望案件能尽快再审。(记者 申思婕 卢义杰)


(责任编辑:张井学)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