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辞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发布时间:2015-06-15      来源: 我们都是法律人    点击:

作者:“法务之家”编辑整理

来源:法务之家(law114-com-cn)

公号授权,在此致谢!


辞职,这件事,相信绝大部分朋友们都经历过,一般都知道提前30天递交辞职信,但对于辞职前、辞职中、辞职后、以及辞职的注意事项,鲜有人知道和研究,本文就为朋友们说说有关辞职的那些事儿。

 

一、有关“辞职”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以上的情况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正常跳槽提出离职,那么没有经济补偿金。

 

二、“辞职”的概念

辞职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劳动法》第31条《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了劳动者可以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双方约定的超过30天的提前通知期的规定,则在劳动者通知30天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解除。

 

三、“辞职”的步骤

第一步 写辞职信

这是必须也是最基本的一步,辞职信和应聘信一样,都应有一定的格式,而一封合格的辞职信一般必须包括以下内容:离职原因、离职期限、工作的交接、向公司表示感谢的礼貌用语。也可以再加上一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推荐合适的接班人等内容,但措辞和语气一定不能过激,以免白纸黑字上留下对你不利的“案底”。

 

第二步 和主管详谈

这是离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你的离职请求是否能够得到批准和支持,关键还得看这一步。在和主管详谈之前,必须准备好离职的充分理由。如果你平时的工作表现还不错,或者是公司的骨干力量,那么在谈话中主管很可能会挽留你,而你必须用得体的语言去应对,想方设法表明你的立场,并坚持自己的初衷。切忌不辞而别,那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第三步 交接工作

在和主管谈妥了具体离职意向并征得同意之后,就应该开始着手交接工作。在公司还没找到合适的接替者的时候,你应该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而即使在接替你的人来了之后,你仍必须将手头的工作交接完毕才能离开公司,以尽到自己的最后一份责任。

 

第四步 人事手续

假如你已经找到了新单位,那么只要将原有的劳动关系转到新单位即可,五险一金之类的,原单位会做减员,新单位会做增员,所有手续就都转移新的单位了。假如你是待业或者出国等等,那么就必须咨询有关部门后妥善处理,以免将来你需要用到这些关系的时候发生不必要的劳动纠纷。

 

第五步 离职证明

按正常途径来,走的时候要开离职证明,有些公司招聘的时候要看你的离职证明的。

 

第六步 业务知识管理

在辞职前,你就应当做一个有心人,平日就做好业务知识管理。将每项业务的程序与必要技能,都用文字记录下来,储存在档案或电脑里,这样离职时才可以移转出去。这种做法不但有利于接替者,对你也有好处。任何业务或经验,若不能够加以整理、记录,很难转化成个人财富。这种积累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更是在公司内持续升迁,或取得外界机会的必备条件。

 

四、“辞职”的情形

辞职一般有两种情况:

1、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2、根据职工自己的选择,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五、调整辞职”情绪

现代社会竟争、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我们的心理状态与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尤其是当我们受到一些现实刺激时,更会让我们的心理情绪波动大起来,所以下面问渠心理网带大家看一下,辞职时需做的心理调整,以免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与情绪。

 

1.愤怒

你已经受不了这份工作了,你的老板是个混蛋,你实在是受不了他,所以你最终向他说了句“白白”,摔门而出。这种愤怒的情绪,让你失去了理智。

调整:请切记,你这样的走,留给人家的印象永远是负面的。老板永远是老板,他握有你职业升迁的钥匙。在发脾气之前,多想想。

 

2.狂喜

你的新工作待遇非常之好,所以你辞去了现在的工作,并被同事们怂恿着庆祝一下。看着同事们的羡慕眼光,你开始觉得轻飘飘的。

调整:将你的过度兴奋加封盖子,以免满溢出来,而“乐极生悲”。记住,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情,也没有白掉的“馅饼”:甚至一个“梦幻”工作也会带着问题来。你要拿这份待遇,那么就要付出对等的价值。

 

3.郁闷

你辞职了,你觉得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辞职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机会。但是你发现,自己还在十分怀念前任公司的工作氛围。

调整:你只需记得自己辞职的理由。在离开之前,你已经考虑成熟了,你会熬过这一关的。

 

4.内疚

当你移交了你自认为做得不够杰出的工作时,你恨不得能让时光倒流。你想承担更多的工作,但已经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了,你被内疚感折磨着。

调整:在你离开的最后期限,你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你肯定会有犯罪感。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把剩余的移交,然后走人。

 

5.患得患失

你已经上交了辞呈,但你总在患得患失。你总是试图拿起电话,想问问是否能收回辞呈。

调整:这种变换工作前的“神经过敏症”太自然不过了。提醒自己为什么会选择一份新的工作,当你想清楚之后,你就回到了原来的你。

 

6.冷落

当你找到一份新工作的消息散播出去后,你办公室里最亲密的朋友,因为妒忌你的工作,开始给你“冷肩膀”。

调整:你的亲密同事可能会感到你抛弃了他们。约他们一起午餐,让他们了解你们的友谊将延续到工作之外。

 

7.无聊

在沮丧和茫然若失中,你度日如年的渡过你的最后两星期。

调整:你想要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吗?“哦,就是那个让整个办公室士气低落的人哪!”你已决定离开,何不在最后的日子里乐观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我们都有辞职的经历,也会出现以上的不良情绪,只要你调整好自己的不良情绪,让自己的心态积极、阳光、自信起来,那么,你就会更好的适应新的工作,在新的工作中,实现自己所有的价值!

 

六、辞职书

辞职书的写法

()标题在第一行中间写“辞职书”三个字,或写“辞去×××工作”等字样。

()称谓在第二行顶格写任职单位负责人姓名。

()正文写明辞职的原因,辞去什么职务,什么工作。

()结语在正文后面写表示歉意的语句。

()署名、日期在正文右下方写上辞职人的姓名,在署名下面写具体的年、月、日。

 

辞职书应当注意

1.理由要充分、可信。写辞职书,一定要充分考虑辞职的理由是否充分、可信。因为只有理由充分、可信,才能得到批准。但陈述理由的文字应扼要,不必展开。

2.措辞要委婉、恳切。用委婉、恳切的言词来表明辞职的诚意。

 

“离职告别信”注意事项

被离职,写不写辞职通知书已经不重要了,但离职告别信一定要写!但在写法上,有四大禁忌需要注意:

 

一忌,否认或粉饰“被炒”的事实。就此看来,杨致远的离职信绝对算得上体面,他毫不避讳自己“被卸任”的事实,只是措词婉转“董事会成员和我已经达成协议……”

 

二忌,被负面情绪所“劫持”。即使和上司、同事闹得很不愉快,也没有必要在告别信中发泄,或诉说雇主或上司的种种不是——不要幼稚地以为这会博得他人的“同情”和“相助”。建议你仔细阅读杨致远的离职信,信中没有一句是描述他和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分歧。

 

三忌,吹嘘自己的功绩或成就。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既然是不得不走,赞歌唱得再高也难以挽回离开的决定,此时低调是必须的。浏览杨致远的离职信,你可以发现他在回顾18个月来的工作成果时,用的是“我们”而非“我”。

 

四忌,绝情冷血,不懂人情世故。很多时候我们没有选择,圈子是小的,最终还得在同一个行业内“打江山”,因此,不要吝啬你的感谢之情,再不愉快也可以道别说再见。

 

七、事业单位辞职注意事项

目前,事业单位人员辞职争议很多,一般是事业单位员工提出辞职而单位不同意,员工单方离职,单位留置人事档案。我国现实条件下员工没有人事档案,其可选择的工作范围受到很大限制,无法进入国际大企业工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无法办理社会保险事宜,也无法办理出国的相关手续,员工非常苦恼。此类人事档案与员工分离的现象非常之多以致也成为社会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分为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和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两部分,其中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与单位的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其辞职条件、辞职程序和辞职纠纷的解决均适用《劳动法》及调整劳动关系的行政法规。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员,比如学校的教师、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不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部分人员与单位的关系就不适用《劳动法》,其辞职适用国家相关人事管理法规。

 

依据《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提出辞职,并按人事管理权限,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应从收到辞职申请起三个月内,予以办理辞职手续,发给辞职证明书,并且按国家关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规定,进行人事档案移交、接转手续,一般事业单位人员的辞职是没有实质性的要件的,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可。

 

但是以下四类人员辞职必须经过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批准,否则是不能辞职的:()国家和省、市(地区)重点科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辞职后对工作可能造成损失的;()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从事特殊行业、特殊工种的;()从事国家机密工作,或曾从事国家机密工作,且在规定的保密期内的。

 

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事业单位人员辞职争议适用《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争议双方应当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单位所在地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