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如何发挥正能量?还需娘家多关心
发布时间:2015-06-18 来源: 感谢伍文投稿 点击:
次
优秀干部驻村还需“娘家人”多关心
日前,中组部印发了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通知,主要选派范围党组织涣散村,老少边穷及灾后重建地区。(人民日报,
6月16日)
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有何意义?如何让“第一书记”沉得下、呆得住、干实事?如何确保选派干部驻村免于沦为形式?如何让选派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机制化发挥长久效益?作为选派驻村干部的“娘家人”当做些什么?
可以从以往的一些案例看到,选派机关优秀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其实是很早就开始推进的一种干部挂职锻炼形式。而选派范围也多是党组织涣散村、老少边穷和灾后重建地区,亟需抓党建、聚民心、谋发展。这一方面让真正优秀的干部沉下去,能真正带领当地村干部群众改变组织涣散现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群众切实困难,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也是在检验干部的党性党心与真本事,让干部得到磨砺、锻炼,了解基层、了解民情、了解民心,即使以后到了另外的岗位,也能以民情民心为重,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科学合理的施政。
不过,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作为选派机关,往往只是选派机关优秀干部,从送出去到接回来,中间环节看不到选派机关的影子或作用,喜欢当“甩手掌柜”。而被选派干部在驻村期间表现如何、是否适应、需要何种帮助,往往予以忽视。事实上,选派机关是选派驻村干部的“娘家人”,就当多关心被选派干部。这也说明,一些选派机关并没有把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当作一项系统、完整的工作来看,或是出于按例行事,或是出于应付上级要求,或是干部培养机制制度的固有担风险,总之没有切实的参与到选派干部整个挂职历程。
作为“娘家人”,就当把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当作系统性的干部干部计划,全程引导、全程监督、全程考核。选派优秀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不是让选派干部自由发挥,或好或差,皆不干预,若如此,一则不能确保选派干部都得到切实的锻炼或成长,二则不能真正的帮助选派村改变落后和争取发展。三则不利于形成选派干部驻村的制度化。关心选派干部,
首先要坚定干部的政治信念,让干部明白驻村任第一书记的意义和责任,让干部沉得下、呆得住。在确保与选派干部的联系不中断,定期或不定期的与选派干部开展交流,掌握选派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进展、所作所为。其次,要调查了解选派村或地区对于选派干部的看法、态度、评价。通过动态的调查、了解、监督,掌握选派干部驻村工作成绩的优与劣。以便于在必要时给出及时的建议、提醒甚至忠告,以便于形成对选派干部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的考核评价结果。其三,选派干部驻村,不唯以锻炼干部,也在让优秀干部驻村改变国边远或贫困基层地区的落后面貌,切实的帮助一方群众谋发展谋福利。这时,“娘家人”不妨给选派干部多点建议、帮助,提供途经、渠道,引导选派干部科学合理谋划发展方向和进度推进,确保选派村得到真正的改变和发展。
“驻村第一书记”如何发挥正能量?
日前,中组部印发了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通知,主要选派范围党组织涣散村,老少边穷及灾后重建地区。(人民日报,
6月16日)
一段时间来,中组部印发的关于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通知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对此,最为在意的不仅仅是选派机关、被选派的干部,还有即将迎来派驻村书记所在村的群众,公众擦亮眼睛试看,“驻村第一书记”到底是怎样的成效?会不会演变成一些干部的作秀?那些号称优秀的机关干部到了村里还会优秀吗?能否沉下去、呆得住、干实事、得民心?
这并非质疑被选派干部的德与才,而是一些干部在机关呆久了,不说一定养成了娇贵病,而恐难适应村里的艰苦工作生活条件。既然是驻村,如果只是叫上去那么回事,实际还是在乡镇甚至县级部门坐在办公室办公,只是偶尔作样子下下村,与群众、村干部交谈,做些华而不实的事以敷衍质疑,这样的驻村必然会受到群众的质疑、反对、谩骂。
但是被选派的干部必须清楚几点。被选派任村第一书记的干部,首先在机关领导眼里是优秀的,下派代表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信任、期许。其次这是一次晋升本就难的机关内部人员求之不得的“镀金”机会,如果在驻村期间表现让选派机关、所驻村的干部群众都满意,就是在给自己的仕途铺平道路,就比竞争对手多了一分优势。其三,既然是任驻村第一书记,当知村第书记的责任和份量,当清楚没有决心和毅力,没有德行和真本事,是难以在村里呆下去的,更别说赢得良好的口碑。所以,既然选择或同意被选派任驻村第一书记,就必须视之为荣耀,视之为磨砺,视之为机会,要在驻村期间真抓实干做出具体业绩,证明不是纯粹来“镀金”的,要真正发挥正能量,带领村干部村民干实事干好事谋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进步的幸福。
“驻村第一书记”如何发挥正能量?一要沉得下、呆得住。驻村时间并不短,与机关相比,办公条件、生活条件存在天壤之别,而且村里事务,需要写写画画的少,需要与群众交流、接触的多,需要脚踏实地、动手动脑的多,需要解决群众家条里短具体困难的多。沉得下,就要放得下,不要想着如何更舒适“混”过驻村的日子,而要想着如何在此期间为群众谋发展谋改变谋幸福。二要知村情、知民情。要为村里带去发展的正能量,首先要掌握村情、民情,群众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村子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村级事务管理如何再上新台阶?只有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拟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才能让村干部和群众理解、支持、信任。三要谋发展、干实事。驻村任第书记,当知双肩重任,那就是除了抓好村组织党建工作,置疑全村干部和群众,凝聚民心,就是以真抓实干切实的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让村干部和群众真切的感受到发展、进步带来的好处。谋发展,在于掌握村情民意、科学谋划,气管驻村干部见多识广、头脑灵活的优势,充分利用政策、市场,建立、丰富、升级支撑村经济的产业,让村里群众享受到实惠,这当是驻村第一书记价值的体现。
作者: 伍文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
邮箱:
621114
邮编:
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