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奚晓明被查:借公权力抢夺财产当止

发布时间:2015-07-17      来源: 光明网    点击:

阅读提示奚晓明系十八大以来法院系统落马“首虎” 快阅读奚晓明被查:借公权力抢夺财产当止

  光明网评论员:昨天(7月12日)傍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二级大法官奚晓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有媒体报道说,奚晓明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法院系统落马的首位副部级高官,也是1949年以来自黄松有之后第二位落马的最高法副院长。从奚晓明的职业履历看,他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长达32年之久,是中国民商法领域的权威。

  最高法院二级大法官因涉腐败落马,也并非一件令人诧异不已的事情。从某种角度而言,如果在官场腐败呈普遍化的情况下,法院以及整个司法系统的官员能够独善其身,那也不符合逻辑。作为最高法院的经济和民事审判庭的官员,处理案件的标的都在亿元以上,手中握有的公正准星稍微偏偏,都会影响到巨额利益的得失。

  也正是利用这一点,一些司法领域的官员把手中的公权力作为寻租的工具,不仅不以公权力服务于公众,以实现社会正义,反以公权力作为自肥的工具,根据自己所得利益的多少来决定公权力如何行使。这些官员,把涉财产诉讼案作为设租发财的机会,为此不惜制造涉财产诉讼案,与某些案件当事方沆瀣一气,设套做局,甚至成了实际利益上的主诉人,生生把法律玩弄于鼓掌之上,由此戕害社会正义。

  奚晓明落马的原因,如媒体报道,也正如上述。这位在文革恢复高考之后第二届法律专业的本科生,其后又修至博士学位的官员,能够行至国家最高司法机构的最高层,自有其专业方面的优势作垫脚石。然而,与同一机构、同一高层中的前腐者黄松有一样,奚晓明后继之腐败也同样是通过手中的公权力来攫取一己私利。如媒体所报道,在有关山西煤矿产权转移的案件中,奚晓明涉嫌利用职权,悖法判案,致其判决“引发法律界大哗”。

  最高法做出此等“引发法律界大哗”的判决,其坏例的恶果之一,就是为其下审级的法院树立了不能更改的审判先例。最高审判机构的如此坏例,为其下审级法院的腐败官员所效法,是司法不公现象普遍存在的根源之一。奚晓明落马,应成为司法领域查处腐败官员、清理以及重新审理这些腐败官员悖法判决案件的开始。

  类似奚晓明涉案的这种以诉讼剥夺、抢夺产权的事例,在最近一些年中数量不小。这些案件,其不公平、不公正以及明显与法律相冲突的司法结果,实际上就是官员腐败的结果。就总体而言,因证据缺失、认定判断失误、适用法律错误而形成的司法不公案件,数量极小。大部分司法不公案件,都与官员腐败有涉,只是腐败的表象和结果而已。因此,查处腐败官员,是保持司法公正,纠正司法错案的必然前提。

  奚晓明充分地利用了最高司法机构的最高权威。如相关报道所述,奚晓明在最高法主管的经济和民商案件审判,常常涉及上十亿元的经济利益纠纷。“奚晓明谙熟民商法,会通过技术手段把案件转变方向,帮助别人不当获利”,当然也帮助自己非法获利。

  买通司法领域的官员,进而以诉讼的方式明抢产权,其所造成的财产秩序混乱和经济秩序混乱,也必定影响经济发展。在司法领域,尤其是在庭审阶段,案件审理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对证据的判断及其采信方面,法律为法官主观裁量留有空间。并且,也正是这种主观相对自由的裁量,构成了法官权力的一部分。这种自由裁量的空间,是形成公正判决所必需,但也籍此给权力留下了“后门”。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