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年轻人生育意愿下降,生育政策如何适时调整?

发布时间:2021-05-26      来源: 新华网思客    点击:

 
 
 
 

近日北大国发院智库、北大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中国老龄健康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第152期【朗润·格政】论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晓燕以“老龄化与人口政策”为主题发表演讲,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解读了中国人口结构基本面,老龄化现象加重趋势,以及生育率下降背后的细分因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雷晓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关于老龄化与人口政策,我分享一些看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以来,大家对此话题已有很多讨论,我想从数据的角度分享一些观察到的趋势。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总量与结构
 
我国人口总量与结构,为了让其相对可比,我只用五次人口普查(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的数据,没有用历年的千分之一样本调查数据。观察此图可以有几点发现:

 

 

 

第一、我国人口总量保持一定程度的持续增长,2020年已经达到了14.1亿。

 

第二、人口增速在放缓,从1982-1990年间的年均增长1.56%降低到2010-2020年间的0.53%。

 

第三、老年人口(65岁以上)的数量和比例保持持续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1.9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5%,已接近深度老龄化指标(14%)。

 

第四、少儿人口(0-14岁)在近十年中略有上升,可能得益于生育限制放开的作用。

 

抚养比

 

 

 

抚养比即非劳动年龄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根据1982-2020年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看出:作为抚养比分母的劳动年龄人口近十年有所下降,2020年为9.68亿。总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之和)从2010年开始上升,到2020年的十年间从34.2%上升到45.9%。总抚养比的上升主要由于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幅度较大,从2010年的11.9%增到了2020年的19.7%。少儿抚养比上升幅度略小,从2010年的22.3%上升到2020年的26.2%。

 
生育状况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我国总和生育率长期低于1.6,处于低位,并在不断下降,政策放开后出现短暂回升,后继续下降到2020年的1.3;育龄妇女(15-49岁)数量从2011年开始持续下降。两个因素结合,导致我国新增人口数近年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同时,我国生育率还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生育率低于镇生育率,更低于乡村生育率。全面“二孩”政策实行之后,城乡生育率都有所提升,但是随后又全部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城市的下降速度更快。

 

 

 

生育率趋势还呈现明显的孩次差异。分孩次来看,从2000年到2019年,一孩生育率一直保持下降趋势;二孩生育率在近期生育政策放开之后有过上升,但随即下降;三孩及以上生育率略有上,但是这部分的比例非常小。 

 

城乡生育意愿方面,根据中国人民大学CGSS(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2010到2017年,育龄妇女(15-49岁)希望生育的子女数在1.7-1.9个之间。其中城市女性的生育意愿很低,长期低于1.75个。同时,农村女性的生育意愿也只有1.9个左右,并且今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如果分出生组看看60后、70后、80后、90后女性的生育意愿,发现越年轻的群体,希望生育的子女数量越少。80后和90后的生育意愿近年都开始出现下降,90后的下降幅度尤其突出。

 

分孩次和分城乡分析生育意愿来看,虽然希望生育子女数为0(不想生孩子)的女性人数比重不大,低于5%,但近年有上升趋势,其中城市中不想生孩子的女性比例增长更快。希望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女性比例以前呈下降趋势,近年出现上升,城乡都是如此。虽然仍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女性希望生育2个或以上子女,但是近年该比重在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下降。
 
分孩次和出生组看生育意愿的结果非常值得关注,90后不想生孩子的女性比例远远高于60后、70后、80后群体,且近年比例上升非常快。80后和90后女性中希望生育1个孩子的比重在上升,而希望生2个及以上孩子的比重都在下降。
 
最后看生育意愿与实际生育的差异。分析实际生育,就不能直接看15到49岁的育龄妇女,因为年轻群体还没有生孩子,所以我们把人群限制在35到49岁之间。CGSS数据2017年的调查同时有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子女数的信息,所以我们可以用来做这个比较。总的来看,生育意愿跟实际生育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实际生育子女数比希望生育子女数平均要少0.42个,这反映的就是心里想生,但实际并没有生的平均子女个数。这个差值的城乡差异也很明显,农村女性的差值是0.33个,而城市女性的差值高达0.62个。

 

综合上述数据,我国人口现状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人口快速老龄化,抚养比上升,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生育率下降、新增人口减少;生育率和生育意愿都呈现明显城乡差异,城市最低;越是年轻的群体,生育意愿越低,且有降低趋势;实际生育数远低于生育意愿,且在城市中差距最大。
生育政策如何适时调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对生育政策提出了“优化生育政策,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要求。关于生育政策的调整,大家也有很多讨论。针对上述数据呈现的我国人口现状,我提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生育政策应适时调整。建议全面放开生育,不用担心放开会生很多孩子,因为并没有那么多人想要生3个及以上的子女。

 

第二,降低生育成本。为什么生育意愿这么低?并且,为什么很多人即使有生育意愿,实际上没有生育?成本是很大的原因之一。成本包括生育成本、养育成本、教育成本等。生育成本目前主要由女性承担,所以要降低生育成本就需要调整女性和男性对于生育成本的承担,比如,除了给女性产假,也应该给男性陪产假,并且要加大力度深化落实。生育津贴方面,我国现在有生育保险提供,但力度还远远不够。

 

第三,降低养育成本。建议加大0-3岁托幼服务,这是非常高的成本。同时,可以考虑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当中,这也是女性担心的一个大问题。

 

第四,增大教育投入。目前我们在子女教育方面非常“内卷”。解决办法最重要的是从国家层面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并且分配更加均衡。如果各个层面的学校质量差异不是那么大,那么大家就不需要那么激烈的竞争。

 

来源:北大国发院


监制:唐心怡

编辑:孙惠

校对:张琦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