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国发院智库、北大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中国老龄健康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第152期【朗润·格政】论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晓燕以“老龄化与人口政策”为主题发表演讲,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解读了中国人口结构基本面,老龄化现象加重趋势,以及生育率下降背后的细分因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雷晓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关于老龄化与人口政策,我分享一些看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以来,大家对此话题已有很多讨论,我想从数据的角度分享一些观察到的趋势。
第一、我国人口总量保持一定程度的持续增长,2020年已经达到了14.1亿。
第二、人口增速在放缓,从1982-1990年间的年均增长1.56%降低到2010-2020年间的0.53%。
第三、老年人口(65岁以上)的数量和比例保持持续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1.9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5%,已接近深度老龄化指标(14%)。
第四、少儿人口(0-14岁)在近十年中略有上升,可能得益于生育限制放开的作用。
抚养比
抚养比即非劳动年龄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根据1982-2020年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看出:作为抚养比分母的劳动年龄人口近十年有所下降,2020年为9.68亿。总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之和)从2010年开始上升,到2020年的十年间从34.2%上升到45.9%。总抚养比的上升主要由于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幅度较大,从2010年的11.9%增到了2020年的19.7%。少儿抚养比上升幅度略小,从2010年的22.3%上升到2020年的26.2%。
同时,我国生育率还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生育率低于镇生育率,更低于乡村生育率。全面“二孩”政策实行之后,城乡生育率都有所提升,但是随后又全部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城市的下降速度更快。
生育率趋势还呈现明显的孩次差异。分孩次来看,从2000年到2019年,一孩生育率一直保持下降趋势;二孩生育率在近期生育政策放开之后有过上升,但随即下降;三孩及以上生育率略有上,但是这部分的比例非常小。
第一,生育政策应适时调整。建议全面放开生育,不用担心放开会生很多孩子,因为并没有那么多人想要生3个及以上的子女。
第二,降低生育成本。为什么生育意愿这么低?并且,为什么很多人即使有生育意愿,实际上没有生育?成本是很大的原因之一。成本包括生育成本、养育成本、教育成本等。生育成本目前主要由女性承担,所以要降低生育成本就需要调整女性和男性对于生育成本的承担,比如,除了给女性产假,也应该给男性陪产假,并且要加大力度深化落实。生育津贴方面,我国现在有生育保险提供,但力度还远远不够。
第三,降低养育成本。建议加大0-3岁托幼服务,这是非常高的成本。同时,可以考虑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当中,这也是女性担心的一个大问题。
第四,增大教育投入。目前我们在子女教育方面非常“内卷”。解决办法最重要的是从国家层面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并且分配更加均衡。如果各个层面的学校质量差异不是那么大,那么大家就不需要那么激烈的竞争。
来源:北大国发院
监制:唐心怡
编辑:孙惠
校对: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