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儿童避开性侵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5-06-01      来源: 法务之家    点击: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潘静波


上海一中院刑一庭副庭长陈星认为,猥亵儿童以及类似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存在,往往会给孩子带来生理、心理上的双重创伤,社会危害性很大。

案件多发于被告人或被害人家中

2013年至今,上海一中院共审结猥亵儿童案件17起。经分析,涉案被告人均为男性,案发时年龄17岁至68岁不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八成以上;案发后,半数以上的被告人均否认自己曾实施过猥亵行为。

涉案受害人绝大部分为幼女,占到近九成,案发时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仅2;半数以上的被害人系被邻居、亲戚、老师等熟人侵害。

涉案的案发地点,从大的区域分布而言,农村和郊区占到70%。从具体的场所而言,包括了幼儿园、游泳池等公共区域和蔬菜大棚、楼道、巷子、汽车、办公室等较为隐蔽的地方,还有就是被告人或被害人的家庭居室内。家庭居室因最具私密性,成为猥亵行为实施者选择“下手”最多的场合,占到40%

建议加强监护和安全教育

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筑起“防性侵”的安全“护栏”,陈星从审判实践出发,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切实承担起对孩子的日常监护职责。监护人的缺位,往往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孩子身边的大人必须提高警惕,即便自身因各方面原因无法照看孩子,也要找寻安全、尽责的看护者。上述案例中,对小菲实施侵害的,恰恰就是看护者徐阿姨的老伴,令人警醒。

幼儿园、学校等机构亦应强化意识,细化管理,确保孩子在学习、生活期间的安全,严防内部工作人员向孩子实施侵害行为的情况发生。

二是加强对孩子的自我安全保护教育。一方面,加强孩子的性教育,让孩子对性有起码的知识和意识,使其懂得身上的一些部位是不容他人随便触碰的禁忌部位,等等。

另一方面,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教育,树立安全意识。上述案例中,玲玲单独去见网友,以致受到侵害并被拍裸照,就是非常惨痛的教训。如果发生了危险、危害,要记得在第一时间告诉大人,或者采取相应措施。上述案例中,小莉受到老师侵害,不知所措,找到自己的两位女同学,也均不知如何是好,因未及时采取措施,以致被该老师再次侵害。

三是加强对受害儿童的事后关怀。就像上述案例的受害人小菲一样,遭受性侵犯的孩子极易在心理上受到创伤,往往会表现出恐惧、抑郁、强烈的不安全感等。这就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受害儿童的事后心理干预,做好心理疏导,尽可能使孩子早日走出阴影,重返正常生活轨道。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