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中国政府在行动治霾篇:扫除雾霾的攻坚之战

发布时间:2015-05-06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中国政府在行动”之治霾篇

(晚报)沈阳遭遇雾霾天气

  这是1月4日拍摄的被雾霾笼罩的沈阳市浑南区街道。当日,辽宁省沈阳市遭遇雾霾天气,沈阳市环保局上午10时数据显示,全市空气污染指数平均达到224,市区个别监测点位指数已经突破300。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新华网北京5月6日电(记者杨维汉、王宇、赵超)雾霾,极细小颗粒却分外牵动人心……

  不知从何时起,每日早起,抬头望向窗外,已成为人们的习惯;屋里要不要打开空气净化器,出门是否要戴口罩,也常会在脑中闪念。

  治霾,成为关乎人们健康的基本要求,消除“心肺之患”,是必须打赢的“背水一战”。

  蓝之盼:我们收获了什么?

  2015年3月28日,北京。国际奥委会评估团顺利完成为期一周的冬奥会评估考察。这其中,就涉及对未来北京地区的雾霾治理。

  “北京市到2017年的PM2.5浓度将比2013年下降25%。”——按照《北京市2013——2017年空气清洁行动计划》,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申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对中外媒体作出了公开承诺。

  “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力度,继续加大空气污染的治理。让冬奥蓝到来,让APEC蓝永驻。”北京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充满信心。

  底气从何而来?源于举国上下的戮力同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已经发布。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

  让蓝天白云常现,是治霾“背水一战”的最终目标和百姓期待。

  “APEC蓝不是‘等风来’,而是政府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的结果。”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宋强说。

  2013年9月12日,治霾“发令枪”响起,国家公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这一“史上最严厉的行动计划”让整个中国行动起来。

  这是中国政府治霾攻坚一年来的行动力:

  ——控车、控煤、脱硫、除尘,全国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超过700万辆,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多台;1.9亿千瓦燃煤机组脱硫除尘改造,1.1万平方米钢铁烧结机装了烟气脱硫设施,很多大烟囱不再冒黑黄烟。

  ——资金充裕,治霾就有“底气”,中央财政拿出100亿专项资金防治大气污染;安排环保专项资金2.4亿元。

  ——科学治霾,找到北京等9大城市的雾霾“元凶”。机动车、工业生产、燃煤、扬尘等是大部分城市PM2.5主要污染来源,约占85%至90%,京杭广深4大城市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

  ——环保和公安联动执法,2014年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180件,超过2013年3倍。“史上最严环保法”今年前两个月施行统计显示,“按日连续处罚”案件共26件,罚款1200多万元,实施限产、停产207件;移送行政拘留147起。

  ——环保部约谈治霾不利的衡阳、安阳、昆明等10多个地市负责人,督促地方政府负起关键职责。

  ——河北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过剩产能:压减炼铁产能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3918万吨;压减燃煤280万吨,退出企业390多家;天津多措并举,鼓励引导企业治污减排、高效利用清洁能源。

  不是等风来,而是人努力。

  去年11月份北京的“APEC蓝”,就是一场治霾“攻坚战”。12天里,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1天,PM2.5同比下降55%。

  诚然,为了“APEC蓝”,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9298家企业停产、3900家企业限产、4万多处工地停工;北京各类工地停工,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天津、河北、山东部分城市分段启动最高一级应急响应。

  治霾攻坚成功,为“背水一战”收获经验,收获信心。

  “很多人认为,治霾只能靠风。但APEC期间的自然气象条件并不‘给力’,APEC蓝,更多是‘人努力’的结果。”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研究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天津市环保局原总工程师包景岭肯定地说。

  “背水一战”终有收获:过去一年,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有所下降,平均下降11.1%,其中三大重点区域,京津冀下降了12.3%,长三角下降了10.4%,珠三角下降了10.6%。重度及严重污染天数比例京津冀下降18.7%。

  久久为功。滴水定能穿石。

  蓝之难:还有哪些纠结与胶着?

  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与之相伴,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高度浓缩”,短时间内污染物压缩、复合交织。中国13亿人口对环境也存在客观压力。

  但防治雾霾这一关必须过,还要尽早过。

  “呼吸”与“饭碗”,二者成为无法回避的纠结与胶着。

  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对于习惯了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地区和行业,是难上加难。一声关停背后,也许就是成百上千人的生计问题。

  位于河北省中西部隶属于石家庄市的鹿泉、平山县,半个世纪“靠山吃山”使得当地水泥业在全国久负盛名,高度发达的水泥产业一度让鹿泉连续数年跻身全国百强县。

  水泥产业带来了显著规模的GDP,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石家庄曾连续几年稳坐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头把交椅”。

  削减水泥产能让当地人纠结。在鹿泉市宋家峪民营水泥厂,水泥粉磨系统和料仓已经全被炸毁,半截砖头零散一地,地面上沉积着厚厚的泥灰。“为了蓝天白云,我们只能忍痛炸掉水泥厂,砸掉饭碗重新来过。”水泥厂负责人齐法廷说。

  一面是经济发展的冲动,一面是环境保护的压力,要“带污的税”还是要“洁净的空气”?

  河北2014年预计生产总值29000亿元,低于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初步测算,钢铁、水泥、玻璃……河北一系列“硬指标”压减任务,将影响1800亿元产值,涉及上百万人就业问题。

  “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二者之间不是敌对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应该纠正“治理环境就会导致经济颓废”的偏见,治理环境同样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创造出“绿色GDP”,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两者之间完全可以是相得益彰、彼此促进的共生关系。

  治霾难,还难在“最后一公里”。

  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主任刘长根说:“环保压力需要传导。现在市长有压力、有积极性,但乡长、村长基本没有。”

  2014年11月,环保部就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约谈河南安阳市市长,3个月后,华北督查中心“点穴式”突击暗查,杀了安阳“回马枪”。环保部通报,安阳整改不全面、不彻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暗查发现安阳小企业群污染仍然严重。通报中详细描述:安林高速沿线龙安区段北彰武村等地分布的小企业群,不时有黑黄烟从厂房顶部冒出。这些作坊企业,没有名称代号、治理设施,原料随处堆放,生产时乌烟瘴气,场面触目惊心。

  暗查还发现烧垃圾、烧秸秆、烧荒情况200多起,一些火点成线成片浓烟弥漫,绵延数百米,无人监管;一些火点是环卫人员有意为之。

  对排污企业施压的同时,治理雾霾更应当向地方政府传导压力,而且要传导到最基层。“以查企业为主”转变为“查督并举、以督政府为主”--2015年,环保部环境执法督查的重心正在转移。

  运用法律手段维权的环境公益诉讼也艰难。

  山东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3月24日受理了中华环保联合会诉德州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一案。这起诉讼被看做是新环保法实施后,中国首例针对大气污染提起的环保公益诉讼,提出诉请企业赔偿及罚款等共近3000万元。

  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兼督查诉讼部部长马勇说:“当地环保部门对企业4次处罚,环保部也点名批评,但仅仅靠环保部门罚款、批评显然不行,地方环保部门还受制于地方政府,所以通过司法机关追责,希望能撼动违法排污企业。”

  “要‘灰色产业利润’还是‘绿色GDP’”尚在一些官员脑中打转;几个人的环境执法队伍“捂不住”管理区内几百、上千个企业;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让蓝天多一点,背后需要花费百般的气力解决一系列难题。

  “蓝之难”,从政府高层到民间组织,从生产到生活,面对诸多困惑、纠结,各方都在合力寻求“霾散天蓝”的解决之道。

  蓝之路:同心协力打赢“攻坚战”

  2015年1月12日,北京冬奥申委公布了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的《申办报告》,承诺不仅要举办一届出色的冬奥会,同时更承诺要把蓝天留住。

  “冬奥蓝”是我们的新期待,更是治霾的新契机。

  2015年3月20日,国华北京热电厂宣告关停,北京东长安街沿线一根高耸200多米的烟囱不再冒出白色蒸气。之前,京能石景山热电厂燃煤机组关停,天津陈塘庄热电厂燃煤机组关停……三个老牌热电厂“退伍”,北京、天津600多万吨燃煤被压减。

  京津冀生态环保的创新思路正在连成一体,要打破“一亩三分地”,实现1+1+1>3,共同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2014年空气质量状况较差的后10位城市,天津位列其中。国家要求2015年天津退出这个“灰色的后十名单”。天津市领导压力很大,但也决心坚定。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用“6个严”让人看到信心。

  “2015年天津治理大气污染会‘实打实,硬碰硬,不来虚的’。”黄兴国提出,严格压减燃煤,全部淘汰中心城区燃煤供热锅炉;严格控车节油,严格清洁降尘,严控工业污染;严控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严格精细管理,强化考核问责。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理雾霾是长期过程,“人努力”将会大大缩短这一进程。治霾将会继续打出“组合拳”。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天然气比重提高到10%以上。

  ——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在重点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今年要全部淘汰。

  ——把“APEC蓝”的经验继续深化,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

  ——抓住“关键少数”,建立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加大生态环境资源离任审计,进一步传导环保压力。

  ——环保法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环保部将加大执法、问责力度,盯住一些环境污染案件,对应该负责的政府部门要追究责任。

  今年3月下旬起,环保部对京津冀大气污染进行专项突击检查;河北省环保厅公开约谈了沧州沧县等5个县市区政府负责人,压力进一步传导;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拟规定公众参与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种种措施的推进,预示着“环保风暴”新起点的到来。

  治霾,更需要人人参与。

  出行少开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节约用电,下班别忘关电脑;别吃露天烧烤,乌烟瘴气熏得慌;看见烟囱冒黑烟黄烟,拨打12369热线举报排污……每个人的事看起来细碎,却事关大气环境。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敢向违法排污和浪费资源说“不”,“蓝天常在”就不遥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

  人们相信,驱散雾霾,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一定离我们越来越近。(参与记者:朱基钗、刘元旭、高鹏、巩志宏)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