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评论:约谈之变见证环保执法挺起腰杆

发布时间:2015-05-06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新华网北京5月6日电(记者潘强、董建国)日前,环保部约谈驻马店、保定等多个市政府“一把手”,要求对辖区污染问题严格整治。这些市有关部门随后纷纷作出回应,处理环保管理工作不力的干部、关停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成效。

  讲丑话,动真格,出实招,硬碰硬,一针见血的环保约谈,向全社会传递着铁腕治污的导向。这让记者联想到前几年在地方调研中了解到的另外一种哭笑不得的“约谈”:一些地方上的项目,明明排放不达标,环评通不过,环保部门却被地方领导“约谈”,理由是妨碍了地方经济发展,甚至对环保部门问责,导致大家都对污染项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约谈之变,是发展观之变,也见证了环保执法正在挺起腰杆。

  环保部门之所以能对污染频频亮剑,之所以敢对污染主体约谈“说不”,是因为新环保法在背后撑腰。公众渴望看到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亮出“牙齿”,让环保执法真正硬起来。

  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纵向看,处罚案件大幅提升,既有中央部门的督查约谈,也有地方部门的暗访查封,环保部门执法力度过松过软的状况正在改变;横向看,环保整治领域实现了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对一些心存侥幸的政府和企业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环保部先后已约谈10多个地方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环境保护开始从“督企”向“督政”转变。毫无疑问,环保部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找准了病根,如此才可以对症下药。

  然而,约谈只是指出问题,对地方和企业更多起到的是警示督促作用。一些地方环保问题上长期存在政商勾结、官官相护等问题,这些地方的负责人在被约谈时往往态度很好,表示“愧疚”,并承诺加强整改。但随着时间推移,有的约谈变为空谈,整改变成不改。

  例如,去年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就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约谈安阳市市长,3个月后,督察中心再次进行“点穴式”督查时发现,禁烧工作开展不力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环境治理也不能止于约谈。一方面,必须牵住“牛鼻子”,理顺体制机制,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要让环境保护成为政绩考核的核心内容,倒逼地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愿景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