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软柿子”式环保部门何以环保?环保只是环保部门的环保?

发布时间:2015-08-06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赐稿    点击:

       “软柿子”式环保部门何以环保?
2013年7月9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第一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就环保问题作报告时自我调侃道:“我听说世界上有‘四大尴尬部门’,中国的环保部就是其中之一。”时隔两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研环保工作时发现,人、财、物皆归地方政府管辖的基层环保部门“尴尬”尤甚。(8月4日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环保部门何以成了世界“四大尴尬部门”之一?按说,以中国政府对环保问题的高度重视,对环保人、财、物的巨大投入,关于环保相关法规、条例的出台数量,不可不谓世所罕见,缘何就“尴尬”了?前任环保部长周生贤如此调侃,着实令不少网友难以理解,环保本就是环保部门份内之职,调侃、抱怨显然有些推诿责任、矫情之嫌。
但媒体记者的深入调查才发现,看起来属实权部门的环保机构,的确存在不少“尴尬”。一是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媒体、公众,都把环保责任当作是环保部门的责任,似乎与其它部门无关,但凡发生了环境问题,不管是正常追责还是只是为了平息公怒,都直接拿环保部门“开刀”,如果舆情爆发难以控制,一些地方还拿处分环保官员了事。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民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环保官员岗位的风险也开始飙升,据《中国环境报》一份关于“近20年全国环保部门一把手的任职去向”的研究,专文分析“为何当上环保局长就意味着职业官员生涯的终结”。按说,环保机构专职负责环保监管执法没错,但环保涉及众多部门,国家有明确职责界定,要让中国的环保事业健康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光靠环保机构显然不行,也需全民行动。而当前,全社会正是缺乏环保的责任意识。
二是地方掌握人、财、物,基层环保部门执法有心无力。越到基层,环保机构人员、物质、经费越少,相应执法权力不强、力量薄弱,但却面临着直接的执法环境,这种尴尬境地在不少地方基层长久存在,并未因近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环保加大政策、资金的投入而发生改变,导致环境违法企业肆无忌惮、我行我素,相应的执法惩治根本无以执行。
三是环保执法易受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导致执法不严、流于形式。一面是越来越严、越来越多的环保法规的出台实施,另一面却是地方政府在“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之间的徘徊不决。不少基层环保官员无奈的说,环保部门毕竟只是地方政府下属部门,如果地方政府选择GDP,甚至要求环保部门“帮助污染企业合理落地”,是从或不从?特别是对于经济本不发达的地方,牺牲环保服从经济发展大局是普遍现象。
综上因素,不难看出,环保部门处境的确尴尬,俨然是“软柿子”,任谁都可以捏。但“软柿子”式环保部门又何以环保?缺乏独立、强大的执法权力、缺乏充分的人员、物质、经费保障,这是各级环保部门面临的最大“尴尬”,不解决这些问题,即使出台再多的“史上最严环保法规”也无济于事。正如一些专家据说,必须实现环保机构的权责统一,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将环保部门的人、财、物独立于地方政府。其次,不但要明确环保部门的环保权责,也要明确涉及环保的各个相关部门的权责,要进一步强化落实地方政府环保主体责任,实行“一票否决”。
 
  环保只是环保部门的环保?

2013年7月9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第一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就环保问题作报告时自我调侃道:“我听说世界上有‘四大尴尬部门’,中国的环保部就是其中之一。”时隔两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研环保工作时发现,人、财、物皆归地方政府管辖的基层环保部门“尴尬”尤甚。(8月4日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连环保部长自己就调侃说,中国的环保部是世界“四大尴尬部门”之一,不得不令全社会反省,我们的环保部门究竟怎么了?因何尴尬?
可以说,近年来,随着各地层出不穷的环境污染事件遭媒体曝光,引发持久而激烈的社会抗议,特别是全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愿望日益强烈,对于频繁发生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益难以容忍,各级环保部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实,在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环保保护事业。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与环保相关的法规、条例出台了很多,特别是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保法更被称为史上最严,对于违法排污企业可施按日计罚,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环境违法成本。按理来说,各级环保部门理当在执行环保职权时更有底气、更得心应手才是,如何会尴尬不已?
随着媒体记者的深入调查,才发现,环保部门的“尴尬”并非“无病呻吟”。环保部门履职不力,既非没有坚定决心,又非手段“温柔”,更非与排污企业“狼狈为奸”大玩“猫鼠游戏”,而往往是有心无力。虽然各级政府对环保的人、财、物投入极大,充分表明了政府治污决心,但相应的管辖、支配权却仍牢牢掌握在各级地方政府手里,把钱用在刀尖上乃到真正用到环保上,也是空谈。
一方面,各级环保部门缺乏相应人、财、物管辖权,而且越到基层,越是如此,一个人甚至要承担多个内设机构工作职责,仅“回复上级文件”就叫人疲于应付,又如何会有精力用于环保监管、执法?人员不足、编制职务低配、装备物质匮乏。在外界看来,环保部门是威力无比的实权部门,但谁能看到越是真正的基层环保执法部门多是有心无力,让违法者肆无忌惮。更尴尬的是,直接掌握环保部门人、财、物权的地方政府在“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之间难以取舍,一些明明会产生巨大污染的项目,就因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环保往往让位于GDP。尤其是对于财力较差的地方,因为经费和人员不足,甚至要靠对污染“大户”的罚款“返还”环保机构“养人”。
    另一方面,环保责任被官方乃至社会曲解为环保部门的责任。不少基层环保执法者无奈的感慨,环保只是环保部门的环保?事实上,环保涉及众多部门,国家是有职责界定的,但只要出了环境问题,环保机构立即成为众矢之的,一旦引导公怒,一些地方政府通常拿处分环保官员平息民怨。而《中国环境报》一份针对“近20年全国环保部门一把手的任职去向”为研究对象,分析“为何当上环保局长就意味着职业官员生涯的终结”。环保官员岗位的高风险难道不能引起全社会的反思?职权、人、财、物力与职责的不成比例显然是原因之一,但更大的原因在于全社会对环保责任的扭曲认识。
    环保只是环保部门的环保?这几乎是官方、媒体乃至公众近乎一致的认识,岂不悲乎?对于如何改变当前环保部门的“尴尬”境地,不少人认为应当构建“大环保体制”,统一责权,由国家制定统一标准、纳入统一考核,增加执法可操作性。其次,环保并非只是环保部门的责任,相关部门的权责需进一步明确。其三,需进一步强化全民环保意识,明确环保人人有责。












  作者: 伍文胥
联系电话: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