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保护生态不仅需要法制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5-08-23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这是继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印发后,最新出台的一项生态文明建设专项配套政策文件,体现了党和政府建设生态文明高度负责的勇气和决心,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实质问责阶段。(8月19日《人民日报》)
最近,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办法》,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热议。为何中央会出台这样一则办法?此时出台又释放着何种信号?《办法》对于落实领导干部生态责任、对于强化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有何意义?
众所周知,今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开始实施,针对屡禁不止,肆意排污的企业可实行按日计罚。最严环保法的实施一段时间来,的确也取得了极大的震慑和成效,不少地方相继发生一些较大数额的环保罚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较强的震慑,对于我行我素、顶风排污的企业产生了强大的威慑,对长期以来越演越烈的环保染污恶性事故产生了强有力的遏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众对于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和重视,对于频频发生的环境事故日益难以容忍,从严执行环保法规、保护生态环境已是全民共同意识和强烈呼声。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当前环保事业的艰难,一些地方的环境损害事件仍不时发生,一再的刺激着媒体和公众的神经,挑战着公众的容忍底线。缘何在最严环保法实施了之后,相应的环境事故仍然屡禁不止?
事实上,在最严环保法实施之前,相关的环保法规已经相当健全,不但相关环保部门出台了系列规定,不少地方也在领导干部中加入环保考核,对于落实环保责任不力的还将问责,不可不谓重视。而最严环保法规,更是将地方政府也纳入环保事故问责范围,对于纵容、助长环境损害和处置环境事故不力的,将予以从严惩处。但这似乎仍未对恶性的环境事故的起到根本遏制,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难道当前的环保法规还不够健全严厉吗?
不严是不可能的,此次中办、国办出台的这则《办法》将矛头直指地方党委这个被以往环保法规忽略的对象,实现了问责全覆盖,这意味着今后地方一旦发生环境事故,环保机构、企业、地方政府、地方党委将一起面临从严惩处,这从制度上实现了环保执法的“权责对等”。
但再严的环保法规,再严密完善的环保制度,也并非万能,也未必能起到绝对威慑和遏制的作用。保护生态不仅需要法制的力量,也需要将生态保护意识转化企业、全民的自觉意识和责任,将环保法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法制的强制力量与公民、企业的自觉力量形成合力,如此,才可能让环保执法产生实效,才能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才能让美丽中国从梦想照进现实。
 
 
 




































     作者: 伍文胥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