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谨防环保约谈沦为“说唱艺术”

发布时间:2015-10-09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根据环保部官网、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网站及中国环境报官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25个城市或单位因为环境问题被环保部约谈,其中2014年约谈了5个,2015年约谈20个,20个为城市,1个为国企。(10月7日人民网)
地方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推进工作不力或是迟缓,被“约谈”传导工作压力,也不失为是工作方法的一个创新。更何况,治污、治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必要性、紧迫性不容置疑。尽管约谈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但是,要真正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光有训诫施压远远不够,务实的“约谈”内容更加值得推敲。
平心而论,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有着方方面面的复杂原因,一些地方环保工作欠佳,想必也不尽然是当地干部不想作为所致。任何一级干部都不太可能去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而之所以难以有效推进工作,其中可能受到资金问题、排污企业配合不力的问题、技术能力问题、经济发展指标的问题等等问题的牵制。而这些制约困境,有的并非当地自身能够解决,需要多方同时、同向发力才行。惟其如此,如果在“约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同时,能够多听取对方的意见,帮助理清工作思路,进而一起协调相关部门,处理一些与之相关的具体问题,打破制约工作落实的瓶颈,这样的“约谈”才会事半功倍。虽然说环保监管不力有法可依,但既然约谈就应当有效,如果约谈找不到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不能帮助寻求对应的策略,谈了也可能是一头雾水,最终污染依旧、沦为“说唱艺术”,徒有虚“谈”。
因此,环保约谈不仅要“管”人,通过约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更要置身其中出谋划策,谈出成效,二者不可偏废。如果仅仅把“约谈”片面理解为当“裁判”,层层效仿下来,终归不是一件好事。“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道理都懂,但要身体力行,真正要把这一要求落实在各级干部担当的具体工作中,不仅考验干部的觉悟、能力和智慧,而且事关改革发展大计。完善和修正“约谈”制度内容,做到标本兼治、虚实结合,谈得务实、谈出效果,更加值得探索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