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将心比心”是接地气亲民心之举

发布时间:2015-04-23      来源: 伍文    点击:

“将心比心”是接地气亲民心之举 据人民网报道,2015年4月17日,李克强来到国家开发银行刚成立一年的住房金融事业部,了解棚改项目评审、贷款发放等情况。总理边走边问,你们都去过棚户区吗?他叮嘱员工们,做项目时要多去棚户区看看。这样才能将心比心,切身感受他们的处境。(新华社,4月17日
近日李克强总理来到国家开发银行了解棚改项目评审、贷款发放等情况。在与银行员工交谈时,对工作人员叮嘱道,做项目要多去棚户区看看,将心比心,切身感受他们的处境。
寥寥数语,体现的是总理对棚户区群众的深切关心,更是对希望早日改善棚户区群众生活的急切之心。“将心比心”才能赢得民心,短短几人字,是总理对民情、民声的体察入微和深深惦记,是总理浓浓的民生情怀。这份情怀也当鞭策各级干部,在做决策、做计划、规划时,一定要先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一定要聆听民声,到群众生活环境深入体察,任何一项事关民生的政策和计划都必须符合实际、符合群众需要。无疑总理讲的“将心比心”是接地气亲民心之举,一方面让干部放下身段,以平视角度真诚待民,另一方面这也让群众感受到了干部的平易近人,甘愿把心里话说出来,敢于把牢骚发出来。
“将心比心”是把群众当亲人的群众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干部都参与了下基层,体味了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滋味,戒掉了不少骄气病、贵族病和官僚习气,真正看到了基层的民生之艰,真正意识到了干部双肩上的责任,就是要改变解决群众的各类困难,改善他们的生活。唯把群众当亲人,才能对群众的困难感同身受,才能设身处地千方百计的为群众谋出路谋发展。干部当把群众当亲人,这是真正的群众观。干部就是公仆,当是为人民服务的,当好“服务员”,是各级干部必须花精力做的功课。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得密切与群众血肉联系的宝贵经验,也唯有如此,才可能做到了解民情、民声、民心。
“将心比心”才能摆正权力观,赢得民心。一些官员身子生活在21世纪,脑袋还生活在19世纪以前,以父母官自居,把对民服务叫作恩赐,把群众看作低自己一等的弱小群体,如此自以为是的官僚作风虽是有些“古懂”却在相当地方的基层普遍存在,折射出基层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滞后。“将心比心”首先是一种平等的心态,以平视对方,换取彼此了解和信任。这种平视,当是干部与群众之间最正常的关系。“将心比心”,让干部以平视看到自己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定位,干部其实是服务于群众的,非是统治或管理群众的,干部的权力观念才能摆正了,群众才能感受到主公翁的尊严,民心自然归向。
 




     作者: 伍文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