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人民法院肩负着重大历史责任,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认清形势和任务,更加充分有效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通过加强各项建设、深化法院改革,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和司法公信力;必须把握好一些重大原则和关系,坚持办案的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相统一,正确处理接受舆论监督与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关系,确保每一起案件的处理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周强指出,要加强审判执行工作,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依法严惩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暴力恐怖犯罪,积极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稳中求进提供良好司法服务。围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战略,加强涉外案件审判执行工作,平等保护中外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司法裁判规范、指导、评价、引领社会价值的重要作用,依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周强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惩治腐败中的职能作用,坚持铁腕反腐的态度和勇气,促进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开展。保持依法严惩腐败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大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犯罪的惩处力度,严惩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犯罪。保障大案要案审理工作,确保大案要案审判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加强与纪检、检察机关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周强指出,要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深入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狠抓立案登记制改革落实,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坚持以司法手段保障民生,加强涉民生案件审判执行工作,坚决整治侵犯人民群众权利的突出问题。加强司法便民利民工作,决不允许对当事人诉求相互推诿,决不允许让群众为立案来回奔波。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形成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社会合力。
周强指出,要坚持严格公正司法,牢固树立法律规则思维、职权法定思维、程序正义思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维。坚决执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规定,真正建起“防火墙”、划出“隔离带”。坚持以庭审为中心,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和制度,加强司法人权保障。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依法复查、及时纠正机制,完善刑事冤假错案申诉立案机制,完善复查和再审程序,对冤假错案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坚决捍卫法律尊严和司法公正。
周强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司法改革,敢于打破各种利益藩篱,动自己的“奶酪”,以提升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标准,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干警实际困难,引导广大干警正确理解改革,坚决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扎实推进各项重大改革任务,按照中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扎实推进法官员额制、司法责任制、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等试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周强指出,要深入推进司法公开,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完善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让司法活动更加公开透明、更加文明规范。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全力促进人民法院信息化的转型升级,加强互联网、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中国法院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平台建设,提升司法公开水平,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周强指出,要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提升人民法院队伍整体素质。各级人民法院和广大法官要提高认识和把握大局的能力,增强服务大局的水平;提高公正司法的能力,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定分止争;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切实解决好群众合法合理的诉求;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更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整治“六难三案”问题,确保司法廉洁。
周强强调,自觉接受监督是人民法院正确履行职责、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各级法院要切实增强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以更加完善的制度加强与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络,紧紧依靠人大监督确保严格公正司法,紧紧依靠人大监督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紧紧依靠人大监督推进人民法院各项建设,更加全面、深入地听取全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晔晖主持专题报告会。约300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专题报告会。(任 勇)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