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马立诚:中国需要思想市场

发布时间:2017-07-15      来源: 法律经济学    点击:

 

 

马立诚:中国需要思想市场

 
 
 

作者:马立诚

来源:凤凰评论《高见》栏目2015年9月11日,系其对马立诚先生的专访。

 

认识中国需要一个“大框架”

凤凰评论《高见》:当时为什么想到要写这样一本书?

马立诚:我写这本书,就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个认识中国的大框架。很多朋友说脑子里乱乱的,不知道中国现在怎么回事。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当代中国各种思潮,在大家脑子里树起一个大背景,有助于分析中国的问题。中国是个谜,怎样认识中国,这是当前所有人的课题,我就是在这个问题上下一点功夫。未来中国的走向,就在这些思潮当中。

凤凰评论《高见》:从这些年的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思潮有哪些明显变化?

马立诚:就我的观察来看,老左派思潮不但抬头,而且占上风了。老左派思潮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虽然一度有出局态势,但后来随着一些社会问题愈演愈烈,比如腐败、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等,引起民众强烈不满,因而重新获得上升的态势。因为老左派也是鼓动民粹主义的。比如说很多人现在怀念文革,希望用文革的办法解决现在的问题。

凤凰评论《高见》:能否举例说明?

马立诚:我举几个标志性事件。一是今年4月5日,有人在北京福田公墓的江青墓前献花圈、发表演讲,和周围扫墓群众发生冲突。网上也发表了戚本禹怀念江青的长篇系列文章;

二是一系列怀念张春桥的活动,有人在网上发表《论春桥思想》的文章,某市还召开了张春桥思想座谈会。你们想想,过去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么?

凤凰评论《高见》:为什么会这样?

马立诚:改革开放近40年,由于迟迟不能开展政治改革,无法从根本上纠正很多重大弊端,腐败太厉害,财富分配不公,司法不公、环境污染,草根生活困难看不起病,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化。草根阶层更多是从自己经验里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文革。在很多人那里,文革被简约和美化成反腐败。有人对我说,上法院走程序告贪官太慢了,写大字报、抄家、游街多解气,立刻就能解决问题。草根面对着挤压,面对着不公,面对着生活艰难,有点等不及了。对这个问题,我的书里有详细的评述。 

凤凰评论《高见》: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中国主要是防止左。但是后来渐渐不提了,这是为什么?

马立诚:什么是左?就是在国内主张以阶级斗争为纲,敌视私营经济,反对改革开放,甚至要求搞文革。在国际上就是主张打倒美日帝国主义。“主要是防止左”,这是邓小平的名言。邓小平这一判断,抓住了中国问题的本质。总的来说,在邓小平当政时期,以相当大的精力反对左、克服左,不然的话,改革开放就搞不下去。

但是,在干部队伍中,长期以来形成了宁左勿右的传统。很多人利用左的面具装扮自己,寻求升官发财。结果是邓小平关于主要是防止左的思路贯彻不下去。不但贯彻不下去,而且很多人还骂邓小平,否定邓小平。结果就出现了我刚才讲的那种局面,左的东西占了上风,而且越来越厉害。

我之所以在《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这本新书中增补加强了反对左的内容,就是为了提醒读者,要警惕左的东西,识别左的东西,抵制左的东西。中国的左,表面上是“政治正确”,实际上是保护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利益集团维护自己私利的护身符,是一个欺骗人民的面具。同时,我在书中指出,邓小平思想是在各种思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能变。

互联网时代怎么对待“民粹”

凤凰评论《高见》:你在书里提到,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容易被权力者或野心家利用。你提到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非常容易被人操纵利用。你觉得当下需要怎么做呢?这个危险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网络煽动有天然便利。

马立诚: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这两种思潮,是现在的主流,这是很危险的。民粹主义在中国源远流长,典型就是文革。什么全国红五类行动起来、砸烂公检法、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打倒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等等,是民粹大泛滥。当然民粹主义也有反抗特权压迫的功能,可是它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越搞越糟。

民族主义在当前的体现就是打倒美日,互联网上对美日的仇恨煽动得非常厉害。为了使权力获得正当性,就要调动民族主义,刺激民族主义,使用民族主义的武器。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往往是被某些精英集团操纵的。

凤凰评论《高见》:现在左派右派的问题,总体而言对利益集团可能还不那么重要,垄断自身利益才最重要。这种情况下,改革破局好像异常艰难,不知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马立诚:改革着力点在哪里,大家都很关注。中国有两个特点,一是中国比较神秘,有自己的传统和文化,短期来看,西方人往往看空。二是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至今,包括共产党的成立,所有大的变化又都是外因引起。国际潮流是什么,大家还是清楚的。中国的变化和国际趋势是紧密联系的。具体怎么向前走,我觉得经济、政治、文化都在变化,鉴于中国国情,只能慢慢来。

凤凰评论《高见》:一般认为,在西方,新左派强烈要求民主和人权,批判本国政府,力求增进弱势群体的权益,但是中国新左派为政府说好话。所以有人说,中国没有真正的新左派。现在中国遇到很多民生和维权问题,是被称为自由派的人在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

马立诚:国外新左派锐意扩大民主和人权,激烈批评本国政府。比如美国的乔姆斯基对美国政府的批评,法国的福柯对法国权力当局的批评,都到了我们看不下去的苛刻地步。新左派信奉国际主义,主张民主干预,人权干预,主张人权高于主权。德国的哈贝马斯就支持北约对塞尔维亚的军事打击,他认为塞尔维亚当局犯了侵犯人权罪。

中国的一些人就比较油,大概内心有一个利害算计过程。所以,他们虽然接受新左派理论,但是他们并不像国外新左派一样强调民主和人权,他们做的事情就是批判外国政府。他们虽然强调平等,实际上真正解决司法不公、环境污染这些问题,往往是自由派做的比较多。

过去中国的一些新左派批判邓小平的“发展主义”,批判改革开放,说改革开放是受了全球化的误导,现在他们又歌颂“中国模式”。总之,他们的核心是反西方,怎样有利于反西方就怎样做,丝毫不觉得自己逻辑上的矛盾。

中国需要思想市场

凤凰评论《高见》:中国已经有了一个竞争的市场经济,但好像还缺乏一个竞争的思想市场?

马立诚:有的人把思想市场看得很危险,其实中国迫切需要思想市场。我们就从建设创新型国家说起。中国创新很差,中低端产品严重过剩,高端产品不行。比如飞机汽车的发动机,比如制药业模仿日本韩国30多年,一直弄不好,再比如建筑设计落后一大截,还有高级服装、鞋子和箱包造不好。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形成思想市场。创新不是政府提倡的结果,而是个人天才的产物,是胡思乱想的结果。如果把每个人的思想都压抑住,人人战战兢兢,都重复报纸上的话,就不行。

凤凰评论《高见》:你的建议是什么?

马立诚:从促进中华复兴的维度来看,我不赞成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运用权力压制思想市场。中国的利益已经多元化,应该是多元思想反映多元利益,各阶层人士对于解决当前中国问题都可以拿出药方。但是现在我们的情况不理想,思想市场形成遇到了很大困难,到底是万马齐喑好还是百花齐放好?

凤凰评论《高见》:这个思想市场怎样形成呢?

马立诚:要想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建立创新型国家,应该开放思想市场,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春秋战国和五四时代的中国生气勃勃,这两个开放时代形成了中国的思想格局,成就很大。如果保持这种开放的局面,创新就会有很大发展。大家都不敢说话,如履薄冰,思想禁锢住了。这种氛围应该说是不健康的,偏离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对开发中国民智,增强中国软实力和促进创新很不利,希望这种局面能够改善。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