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熊培云:个人如何改变社会?

发布时间:2017-07-26      来源: 摘自《这个社会会好吗》,广西师    点击:

 

 

作者:熊培云

 

 

读本物语

当年轻人向我感慨不知道将来做点什么时,我会给他们两个建议:如果不想浪费光阴的话,要么静下心来读点书,要么去赚点钱。这两点对你将来都有用。

 

个人如何改变社会?这话听起来有些雄心壮志,因为它暗中断定“个人可以而且能够改造社会”。通常,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个人势单力薄,无法与社会抗衡,改造社会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此,我的判断是,把一生当作自己的远大前程,你也可以改造社会。

 

不是夸耀这个时代,这个时代虽然还有很多不好的东西,但总还是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有一句话不是说,你的价值在于你的敌人的分量。对于我们而言,我们的价值在于这个时代苦难的分量,以及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多大的改造决心与勇气。

 

就个体而言,你是社会的一部分,当你发生改变时,意味着社会也随之改变。虽然这种变化很微小,但不管有多小,它在客观上都是真实的。就社会影响而言,“蝴蝶效应”积聚。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次微小的改变或者介入,都有可能引发一场摧枯拉朽的小风暴。

 

一、以己任为天下,救起你自己

 

过去我们常说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怀,但是如果你明白好社会从何而来,就知道更可靠的说法应该是“以己任为天下”。电影《辛德勒名单》里有一句话,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这个人包括你在关键时候需要救起的他人,同样包括你自己。

 

退一步说,如果你自己都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是一个假躯壳,你又怎么可能真正救得起他人?如果你甚至都不能判断这个时代朝着哪个方向走,看到小区里有人装了个卫星天线便跑到公安局去报案,你又怎么能帮得了他人呢?

 

 

二、找到你的兴趣与使命

 

我是个幸运的人,很早就知道了自己兴趣和使命,只是由着自己的心性做些喜欢的事情,日子过得也简单。

 

我承认,我是个理想主义者,然而事实上,我更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只不过我所尊重的现实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正如海明威说的,很多人花一辈子才明白的道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实在太少。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松软的泥土,这些不需要争取便可得到的大自然的恩赐,我们却在用一生的奋斗远离它们。

 

人类发展到今天,即使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人也都已做到衣食无忧。然而,有几个人在按着自己的兴趣生活,几个人寻得了自己一生的使命呢?“这样的生活是为什么?”我常常会想起卢安克有此一问。

 

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停下来想一想,什么是我们一生的选择与期许。生由不得我们,父母因为一夜风流将我们带到世界上;死由不得我们,顽皮的死神总有一天会在不经意间将我们带走。生死之间,是我们近乎茫然的今生今世。如果在有生之年,永远不能够心有所想、身体力行,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人生无穷役,那真的是没有什么意义与指望了。

 

三、以独立之心,做合群之事

 

人需要有独立的精神。如果你还不确定独立精神有多重要,就去网上找一段视频来看,看看当年中共九大是如何开会的。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核心,全面肯定了“文化大革命”。

 

这不是说独立就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客观上说,也没有谁能够脱离群体生活。

 

2009年去台湾旅行,我最大的收获是对慈济会的缘起有了些了解。据说,证严法师在年轻的时候,见着一个孕妇小产,跑到医院却因为交不起八千元的保证金而不得不抬回去。她为此十分忧伤,后来又有些机缘,让她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既然佛教说“人人都是观世音”,如果能团结一些有爱心的人一起来做事,那么每个人都是“千手观音”了。如果能集合众人的善心与力量,济贫救难不是难事。

 

这些话深深打动了我。多么遗憾啊!多年以来,我只顾写作,独自一人,却忽略了可以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牵手做事。常听别人说“以出世的心情,做入世的事业”,而我期望自己能够“以独立之心,做合群之事”。

 

四、保持一点抵抗的精神,守住自己的良心一厘米

 

人需要合群,否则社会无法运转,但是合群并不只是跟着群体走,无论什么时候,人都要保持一点抵抗的精神。这种抵抗的精神,可以让你不至于在茫茫人海中丢失自己,甚至与船同沉。

 

一个社会没有底线,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公民的抵抗精神的丧失。其实每个人都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抵抗的。对于体制内的人,中国的法律也特别设立了抵抗权。比如《公务员法》第五十四条便明确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就从两个方面明确了公务员的责任:一是提出“纠错”而没有被上级接受,公务员也应当立即执行;二是如果盲目唯上,执行了上级明显违法的决定或命令,公务员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虽然有人解释这条法律还有陷阱难以规避,但是,抵抗权这个概念在中国法律中确立起来,已经是一个进步。遗憾的是,中国的法律学者在这方面几乎没做什么有意义的推广。

 

这个时代需要进步,这是共识。在还没有取得进步之前,需要保留耻感和痛感。所以,每当我被删帖时,都会表示抗议。也许你改变不了什么,至少你可以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让我不能理解的倒是有些人,他们会出来说,“其实他们也不容易”。还有一些人,看到一条貌似政治不正确的帖子时会说,“肯定要被删了”。

 

林语堂说得对,“中国就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阶层,利益每天都在被损害,却具有统治阶级的意识。在动物世界里找这么弱智的东西都几乎不可能”。有些人发言,另一帮人会说,你这话没有“理性,建设性”,可是发言是他的权利啊。为什么要完成你预设的目的?为什么要让发言者成为你心目中的谏臣?

 

抵抗精神,不只是战场上的浴血奋战,更在日常生活中。而且,抵抗精神也不只有面向国家的公民不服从,还应该有面向社会、面向人群的个体不服从。面对国家施与人民的不公,你可以像雪莱、梭罗、托尔斯泰、甘地、艾莉斯·保尔、穆思特、马丁·路德·金一样反抗,但这些先贤的抵抗并不止于不道义的权力,还包括他们不能接受的文化、时兴的观念。一方面要引领时代,跟得上时代,另一方面,也要和时代保持一点距离,所以梭罗去了瓦尔登湖边。

 

五、心有所想,身体力行

 

我向来认为,中国人从不缺少扶危济困、改造社会的热忱。我也知道自己平素是如何懈怠,一事无成。日复一日,漫不经心,忙于种种芜杂之事,而我们最想做的事情,绝大多数时候都停留于美好愿望,或未得机缘,或缺少行动,终不能像证严法师一样,做到“有愿、立志、力行(努力行动)”。

 

好在我有所醒悟,知道自己点滴做事的意义。人人多流一滴汗,社会少见一滴血。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那就改变小环境,如果小环境也改变不了,至少可以改变自己。所以我说,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是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你不能决定中国有没有华盛顿,但你能决定自己是否成为那个为华盛顿鼓掌的人。

 

六、悲观是卧底,不要活在恐惧里

 

我承认,恐惧乃人之常情,人不能没有恐惧和敬畏之心,社会在某种程度上说也要依靠人内在的恐惧得以正常运转。否则,人会无法无天。

 

但是,有美好理想的人不能终日生活在恐惧的怀抱里。“出师未捷身先死”是悲剧,更大的悲剧是很多人还没出师,便被自己吓死了。恐惧应该是用来增进我们的理性,而不是消灭我们的理性。

 

不要用过去毁坏我们的现在和将来,也不要用归纳来全盘指导我们的生活。归纳不是科学,它只有心理基础,而没有逻辑基础。不要相信“历史告诉我们”那样的鬼话。罗素说过,一只每天被主人照常喂养的鸡,怎么也归纳不出自己终有一天会被主人拧断脖子。

 

反过来说,即使你每天的努力都没有让你自由,你也是归纳不出你将永远不自由的结论的。没有你在,这个世界都会变化,何况有你?

 

我说悲观是卧底,是因为悲观会里应外合摧毁我们的斗志。以我有限的观察,许多人有理想却一无所成,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处世悲观,过度强调环境的负面因素,然后用这种负面因素指导自己的生活。别人限制你一次,你限制自己一生。这种过度的自我审查与其说是慎思慎行,不如说是自我毁灭。

 

七、相信时间

 

人是时间单位。许多人不自由,是因为失去了时间维度,而只在空间的牢笼挣扎。

 

因为相信时间,你知道一辈子什么最重要,也知道从容做事情。

 

八、相信大势

 

我说过,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对囚犯如此,对狱卒也当如此。柏林墙从砌砖的第一天起,就有守卫者逃向了西柏林,说明柏林墙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坍塌。

 

今天的中国,正在回到常识,回到人的意义本身。人人都想有美好生活,所以更要相信人心大势,相信良知美善,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自由的天性将会让这个社会朝着开阔的地方走。

 

九、保持一颗慈悲而宽恕的心

 

梁漱溟的两个儿子,一个叫梁培宽,一个梁培恕。“宽恕”暗含,足见梁漱溟之用心良苦。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很少能见到有关“宽恕”的文化。打开电视,调到电视剧频道,用不了五分钟你就会听到“我要报仇”。真正想改变社会的人,他们的心目中没有敌人,只有努力想救济的人。

 

人人都有权利拥有美好生活。中国最不缺的是极端的力量,最缺的是温和而坚定、自由而悲悯的力量。

 

十、相信因果律,相信你的努力终有报偿

 

我们常常被告知世界有多少规律,物理规律、化学规律,甚至还有历史规律。有些被证实了,有些需要改进,有些被证伪。

 

我不知道世界究竟有多少规律,以及它们的前景如何,但我始终相信一条规律,那就是因果律。如果你懂得因果律,就会知道中国走到今天,或好或坏,是各种原因共同推进的结果。果很简单,是福是祸,常常一眼即可洞穿,而因却是千条万缕,没有谁能说得完整。背后的逻辑却很清楚,今有恶果,是昨有恶因。今日种下善因,明天会有善果。这也是为什么佛经里讲“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平常人只害怕灾难的来临,有担当的慈悲的人想得更多的是灾难将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继而努力防范。

 

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我想无论是对于社会的进步,还是个人的发展,这一切都需要个人的努力,个人的见识,需要人心的决断。

 

如果你天天浇水、施肥,却看不见庄稼长出来,先不要怨天尤人,先停下来想一想你是不是忘记将种子埋进泥里。如果该做的你都做了,我相信只要时令到了,一切努力终有报偿。

(摘自《这个社会会好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