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周孝正:社会有黑暗,但人要阳光

发布时间:2017-10-13      来源: 发表于2011年5月25日《北京晨报    点击:

周孝正教授今年70岁了。很多年来,周孝正被视为中国社会学界最敢于直言“放炮”的人物之一,他的时事与社会评论,以辛辣、尖锐著称,也因此成为饱受争议的学者。
 
在周孝正看来,“学者不是拍马屁的,批判是知识分子的本职,他不批判谁批判?” “社会有黑暗,但人要阳光。我自己充满阳光,也希望我的学生充满阳光。正是因为有黑暗,所以要用光明去驱散它。” “教师是干什么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道是什么,就是道德,就是正道,不是教学生适应社会中的阴暗,我从来不教学生这些东西。”
 
本文是记者周怀宗采写的周孝正专访,发表于2011年5月25日《北京晨报》。
 
 
 
很多年来,周孝正以批评辛辣、尖锐著称,少有说好话的时候,对此,他也不否认,他说:“学者本来就不是拍马屁的,知识分子必须批判社会,至于宣传,有宣传平台,知识分子的职责是批判,他不批判谁批判,难道要推给工人农民去批判吗?他们本来每天工作就够累了,而且也不是专业从事研究的。”
 
  我曾经是粮农  
 
周孝正是北京人,高中毕业赶上知识青年下乡,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去就是十年。
 
周孝正说:“十年,如果说农时,从播种到收割算一个周期,整整八个周期,就是种地,没别的事情,当时我们有200多名职工,100多名知识青年,种两万亩地,就种粮食,小麦、玉米、大豆,所以我们有个名字,叫做粮农。”
 
十年种地之后,周孝正回到北京,赶上恢复高考,参加了第一届高考,他说:“那时候高考是秋季,后来改成春季。我参加了1977年考试,1978年上大学,1982年春季毕业。然后就是教书。刚开始在中学,后来调到人大。”
 
周孝正的大学专业是物理,而不是社会学。他说:“1988年我调到人大,在社会学系任教,就这么进入了这个领域。”
 
二十多年过去,周孝正已经成了社会学领域中赫赫有名的学者,不过周孝正并不喜欢那些头衔和光环,这往往让他不得不强调自己的身份,比如,他是一个农民,以前是,现在依旧是,他是一个教师,人民大学教师,简称“人民教师”,他说:“我最主要的任务是教书,传道授业解惑,是职责也是事业。” 
 
 
 
  社会学家是虚拟的称呼  
 
从事社会学教学和研究几十年,对于社会学这个普通人仍旧还有些模糊的学科,周孝正愿意解释得更清楚一点儿。
 
什么是社会学?周孝正说:“社会学,自然就是研究社会的,研究社会的什么呢?第一,社会结构,社会是如何构成的。当今社会的分层与流动是什么样的,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财富、权力、声望的理论,中国当前的社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中下,各是什么样,互相之间如何流动。第二,社会的变迁,社会变迁有六种形式:改良、改革、革命、造反、动乱、乱动(骚乱)。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情况就是革命,改良和改革都失败,所以就革命了。第三是解决社会中的问题。社会学把社会看成病的社会,问题的社会,研究的是病社会、问题社会,而不是社会病,社会问题,是整体层面的问题。”
 
作为一个研究社会学和教社会学的老师,周孝正并不认为自己是社会学家,他说:“其实没有社会学家,那是虚拟的称呼,本质上,我是老师,教书的。” 
 
 
 
  批判是知识分子的本职  
 
周孝正的生活圈子,不仅仅是在校园里,同时也是媒体中知名的知识分子。他的言论,往往尖锐、辛辣,而且一语中的,为此,还曾有谣传称他因为针砭时弊而被人民大学停课。而实际的情况是,周孝正四年前已经退休,后又被返聘,也并无停课的事情。
 
周孝正批评的领域非常广泛,经济、社会、文化等俱有,周孝正说:“其实社会学本身就很广泛,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的构成、变迁、问题,自然需要全方位地了解社会的变化,而且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本是社会学要研究的,并非涉猎广泛与否的问题。”
 
而对于为什么批评多而赞同少的问题,则涉及到知识分子的本职,他说:“学者不是拍马屁的,批判是知识分子的本职。”
 
批评社会问题,让周孝正被称为“名嘴”,但也引来许多骂声,对此,周孝正说:“不同意见很正常,都相同了才可怕,还是那句话,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面对黑暗从不屈服  
 
虽然名满天下,但是周孝正的生活很简单,讲课、读书、运动,就是他主要的活动,虽然已经六十四岁,但仍旧坚持打篮球。他说:“打得好不好不说,总要运动,运动才能健康。”
 
作为一个社会学的研究者,尽管每次在媒体上发言,大多都是批评,但周孝正本身,却是一个很阳光的人,他也以此为傲,他说:“社会有黑暗,但人要阳光。我自己充满阳光,也希望我的学生充满阳光。”
 
然而,这并不容易,可能更多的人面对阴暗的时候选择的是屈从,而不是改变阴暗,周孝正说:“正是因为有黑暗,所以要用光明去驱散它。教师是干什么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道是什么,就是道德,就是正道,不是教学生适应社会中的阴暗,我从来不教学生这些东西。”
 
不仅仅是学生,整个社会都如此,不能因为有阴暗,便望风而从。
 
周孝正说:“正如哲人所说,中国从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集权社会变成一个现代化的民主社会,需要200年,从1840年算起,要到2040年,还要30年,但是这30年是等不来的,要是光等,那300年也不行,所以,第一要有耐心,不要激进,第二要努力。社会有很多问题,这需要人们努力去解决它,推动社会向现代化的民主社会发展,而不是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