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民时评】养老金为何要“一碗水端平”

发布时间:2015-04-29      来源: 人民日报评论    点击:

 

人民时评养老金为何要“一碗水端平”

吕晓勋

 

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不仅是改革方向所指,也是改革目的所在

 

 

如果说教育改革要重点考虑“起点公平”,那么社保的改革,特别关注的就是“底线公平”。近日消息传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破除“双轨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时成为舆论热点。

 

每年全国两会前夕,人民网都会推出“两会热点调查”,近4年高居榜首的都是“社会保障”。分项调查中,养老保险多轨制则持续成为社保领域焦点。今年,更有84%的票数支持养老金并轨。养老保险的改革,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民意基础上。

 

关注养老保险改革,首要的诉求在于提高养老金水平。去年,安徽合肥一位银行退休员工投书媒体,称“很多退休工人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1000多一点,想吃肉还要算账”,即便近几年涨了好几次,“和事业单位以及公务员的退休工资也是没法比的,也跟不上现在物价上涨的速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心声。虽然已有“十连涨”,但制度鸿沟带来的收入鸿沟仍未填平。

 

设计养老保险这一制度,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对劳动者退休后的一种“反哺”,如果因职业不同而计算方法不同、待遇差别较大,无疑是对社会公平的侵害。从另一角度看,“体制内”退休后稳定、优厚的待遇,让“到体制内去”的高烧一直难以降温;“双轨不接”,同样妨碍人才在企业和机关之间的自由流动。长远看,这也很不利于改革向纵深推进。可以说,养老金“一碗水端平”,已经是一个基本共识。

 

应当看到,所谓双轨制是从计划到市场的改革中一个过渡环节,只是在养老保险方面,双轨并行得太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之养老金计算方式、来源、管理等方面的不同,行业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并轨已经是绕不开、躲不过的一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是改革方向所指,也是改革目的所在。

 

早在2008年,国家就选择在五省市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但实质性进展不大。而对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各地积极性也并不高,迄今只有深圳等个别地方在试水。“硬骨头”之所以难啃,有其现实原因。并轨之后,3700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开支从哪儿来?他们的工资应该如何相应调整?不同地区的养老金依照什么标准制定……种种棘手问题,既有赖于改革的顶层设计,也离不开广纳民意、综合考虑的统筹谋划。

 

此次改革方案,提出了“五个同步”,包括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等,不仅让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结构更为合理,而且在保证其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强调了必须履行的义务,展现出“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改革思路,相信这一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改革,能破冰前行。

 

最美桑榆景,人间重晚晴。实现退休人员对晚年生活的美好期待,不仅是子女的义务,更是政府的责任。消除群众心中的不公平感,养老金改革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能否啃下硬骨头,进而撬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考验着改革智慧,更考验着改革决心。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