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提高缴费填养老金亏空是荒唐逻辑 少打个人口袋主意

发布时间:2015-05-12      来源: 腾讯    点击:

针对养老金个人账户可能出现的入不敷出情况,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杨良初表示:提高个人缴费率是解决资金供需矛盾的一个选项。原因是过去把个人账户做小了——之前个人缴费是16%,现在是8%,这显然是不够的。这样一个荒唐的逻辑,显然是会引来一片骂声的。对于一个学者来说,被骂并不意味着是一种失败,真正的失败是其任性的研究和任性的表态。

针对养老金个人账户可能出现的亏空,首先是要研究造成亏空的原因。要弄清这个问题,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只要能够真正面对现实,就可以得出一些和官方说法不尽一致的结论。

头一条原因,就是国家欠账。为什么说养老金个人账户的亏空是国家欠账呢?中国是从1993年实行社保制度,从1994年建立个人账户的。此前,国家一直实行低工资、低福利、高积累的政策。也就是说国家已经隐性向所有职工征收了包括企业账户、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金。相当于国家在以建设为主的时期向老百姓借的账。

第二条原因,则是该缴的人不缴。人社部2013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全国累计有3800万人中断缴保险,中断社保缴费的人数达到工作人口的23%。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很多,但归根到底是一条,社保费率高,缴费不划算。

第三条原因,应当缘于长期的高通货膨胀率。虽然官方给出的CPI指数并不是很高,但民间的感受却是工资增长赶不上物价增长。迫于物价增长的压力,政府只好连续11年提高退休养老金,每年增加的幅度都在10%左右。这显然会造成养老金账户的亏空。

第四条原因,就是官方说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回报低。官方给出的数据是,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年度投资回报率约为2%,远低于自2005年以来养老待遇10%左右的提高幅度。

官方还给出了另外两条原因,就是养老金预计发放年数低于预期剩余寿命8年以及继承制所导致养老金额外支出。日前发布的2015年《社会保障绿皮书》显示,我国制度规定60岁退休者的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约为11.6年,但60岁人口的预期余寿约为19年。由于计发年数小于预期余寿,使得实际发放的养老金超过了满足精算平衡的水平,从而造成待遇支出大于基金积累的差额。但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3.7岁。从预期寿命73.7岁到预期余寿约为19年,显然是一个未来时态的表达,当然不能说明过去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原因。至于继承制对于亏空的影响有多大,后面会给出计算。

按照对症下药的原则,杨良初给出的办法,至少是不对症的。有针对性的应当是以下四味药:

首先是国家的欠账国家要还。针对有数万亿之巨的养老金缺口问题,4月24日,财政部长和人社部发言人同时提到“划拨部分国有资产至社保基金”。这才是负责任大国对待百姓福祉所应有的态度和作为。

第二是针对严重的弃保现象,降低缴费比例,吸引更多人缴费。杨良初认为,“个人缴费率适当提高、企业缴费率适当降低、总缴费率适当降低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事实上,在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还不很高的情况下,增加个人缴费比例,最终还是要由企业买单。就像做实公务员社保个人账户实质上还是由财政买单一样,背着抱着一样沉。这样的调整,还不如不折腾。

第三是政府别再使用以通胀刺激经济增长的办法。通胀水平低了,增加养老待遇的压力自然没有那么大了,养老金账户亏空的风险也会相应降低。欧美发达国家目前的做法,都是维持较低的通胀水平和较低的收入增长幅度。学习高幸福指数的发展方式,明显是一个更理性的选择。

第四个药方最难给,因为这第四条病症是最可质疑的。2013年,中国信托业的无风险投资收益大概在10%左右,5年期的长期国债收益一直维持在5%以上。养老保险基金约为2%的年度投资回报率,是怎么运营的?都投到哪里去了?谁负责运营的?给老百姓的保命钱造成那么大的损失,是不是要有人、有部门对此负责?最差的结果是不是可以把所有养老保险基金都买成国债?

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谁来养老真的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那么,目前企业20%+个人8%养老保险缴存比例,到底能不能让中国人平安养老呢?

网上曾疯传“每月定存500元,养老不再靠国家”的帖子,鼓劲大家自己放弃社保。这显然是有问题的,但也可以看出民间对于高缴费率的意见。这里依据目前的缴费比例和方式,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为了更方便计算和理解,假定一个人从25岁开始缴费,一直缴到60岁(注意,不是延迟退休后的65岁),月工资一直维持4000元不变。

其年度缴费(企业账户+个人账户)=4000×28%×12>1万元。

假定社会资金平均收益率为7%(约等于或略低于目前的GDP增长速度),那么,其25年的缴费及收益总额

=12000×(1+7%)25+12000×(1+7%)24+……

+12000×(1+7%)1>81.2万元

81万元每年的投资收益=81×7%=5.67万元

这意味着其从61岁起,不动本金,只花每年的投资收益,每个月应当有超过4700元的退休养老金收入。要知道,按现行的制度,养老金收入通常是要低于在职时工资水平的。

这里,再简单说一下个人继承,因为国家只会让受益人继承个人账户的本金,以上面案例计算:4000×8%×12×25=9.6万元。也就是说,即使按一个人缴满25年社保,然后到61岁开始领养老金的那一天突然遭遇不幸计算,其家人也只能继承不到10万元钱。其对社保金账户的影响,显然没有那么大。

那么,这样计算是不是要告诉大家不要缴社保,自己养老了呢?当然不是。强制缴纳社保最大的好处是防止有些人把自己的养老钱花光,最后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会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让市场上没有那么多的闲置货币,这对控制通货膨胀显然是有好处的。

养老金问题既有历史欠账问题,也有运营不善的问题,当然也有制度设计的问题。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治本之道。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创造福祉,尤其是在目前政府收入占GDP比重过大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少打企业和个人口袋的主意。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