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养老金不够了?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5-06-03      来源: 共识网(微信igongshi)    点击:

养老金不够了?怎么办?

 

2015年1月末,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社保不是万能的》,批判了中国人依赖政府社保是“认识上的误区”。在社会舆论正关注中国社保缴费率节节升高的时候,这样一篇文章迅速引起了巨大争鸣。

“社保不是万能的”背后是社保资金不足的现实困境

《社保不是万能的》一文引起争议就在于一句 “人们认识上的误区——总以为社会保险是万能的,能够无限度地满足所有人的养老需求”,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小时候学过“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能各尽所用,各取所需”,大概还不至于认为社保可以“无限度地满足”需求。

因此,问题所在恐怕不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而是《社保不是万能的》一文所说的“现实很骨感”:

“十一连涨”后的养老金不能很好地满足老人的生活所需,即使是保障水平最高的北京,每月3000多元的企业职工养老金花起来也必须精打细算,更不要说1.4亿只能领到基础养老金的城乡老年居民了。”

“2013年我国有19个省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收支缺口合计1702亿元”,“全国层面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连续3年收入增速低于支出,养老保障水平继续提高的潜能正在下降。”

“与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社会保险占“大头”的情况不同,美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中,40%是由社会保险负担,40%依靠企业年金,20%依靠个人购买商业保险。”

总结一下上面三段话:现在的养老金不够花,未来还会少,大家要另谋出路。

情况真的像文章说的那样糟糕吗?我们要看更多数字的话,就会发现,现实岂止文章说的“骨感”,简直已经到了严峻的地步了。

2014年底社科院发布的一份《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与测算》的报告称,以2012年为基准,社会统筹账户的隐形债务为83.6万亿元,个人账户的隐形债务为2.6万亿元,合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为86.2万亿元,占2012年GDP的比率为166%。

而在2013年12月,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的团队做出的资产负债表测算结果则显示,2023年城镇企业职工含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将出现收不抵支,2029年累计结余将耗尽, 2050年累计缺口将达到80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91%。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表示: “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体制不改、机制不转、政策不调整,缺口是必然的”,“不是一星半点的缺口,而是巨大的缺口。无论是用新标准还是用老标准衡量,我国都是未富先老。解决养老难题要及早谋划,谋划晚了再行动,付出的代价更大。”

既然是资金不足是现实,为何网友会提出不满

既然养老金问题确实是客观现实所迫,那么为何那么多网友提出非议呢?恐怕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我国社保不能和发达国家简单类比

《社保不是万能的》一文认为,美国在社保之外,还要靠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做补充,这个观点很正确,美国人养老并不完全依赖政府,我国确实需要加以学习,大力发展养老来源的多元化。但是,美国基本养老保险工薪税率仅为12.4%,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则合计为工资的28%,按比例来说,交中国的一份社保相当于交了美国的两份半,相当于把美国的年金和企业保险都算进去了,如果还要再交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恐怕未来的养老是有保障了,但当下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如果说我们交的养老保险的绝对量比美国人少,但是,我们最终拿的养老金也比美国人少啊!

二、我国社保缴费率偏高,打击了缴费者的积极性

人保部发言人虽然进行了否认我国社保缴费率全球第一的传言,但承认: “目前我们国家各项社会保险的总费率超过了40%,用人单位占大头是30%,总体是偏高的。”而根据公开数据计算,2013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为44.13%。如果一些人简单粗暴地换算的话,每月交各种保险要工资的百分之四十多,退休后拿的养老金也是工资的百分之四十多。如果工作四十年,退休后能拿二十年养老金,就相当于白交了一半。这样一个换算虽然并不准确,但过高的缴费率确实让很多人觉得,交保险不如自己把钱存着。

三、公务员待遇的特殊

客观来说,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大部分人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的待遇并不高。但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只有44.13%的同时,公务员则约是80%。所以,“虽然工资不太高,但老了后有保障,稳定”成了公务员这个职业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在这样明显的待遇不平等的情况下,政府护住公务员这个“自家孩子”,却让企业员工另谋出路,确实避免不了让企业员工感到强烈的不公平。

四、同样是人民日报,曾经表示养老金“不差钱”

201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刊文称“养老金不会缺口18.3万亿元,空账没有太大问题”,称到2011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万亿元。2013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两会上表示养老金“不存在缺口”,“累计结余2.3万多亿元”。结果到了2014年,官方舆论又强调养老金危机迫使我国必须延长退休年龄,现在又让大家在社保外也要自谋出路,自然激发了相当大的反弹。

(引自【财经新观察】养老金并轨后的待破难题)

 

那么,为什么资金不足呢?

就如同官方所说的,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人口多、底子薄”,“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等都制约了我国福利水平,而且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加速的人口老龄化,我国面临“未富先老”,养老制度压力沉重是不可避免的。

但要具体说的话,还有其他原因:

一、我国现在交养老金的人,承担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代价

中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始于20年前,那时国企职工并未缴纳过养老保险,于是中国设计了独一无二的“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企业缴费进入统筹基金“现收现付”,支付那些未缴费退休者养老金;个人缴费形成“个人账户”,以“基金积累制”应对未来自身养老所需。全国做实个人账户的省市基金总额才4154亿元,按3.2亿缴费职工计算,每人近20年来才积累了1300元。简单点儿说,就是你现在交的养老保险,没有放在你的户头里,而是拿去给别人发退休金了,你的账户只是个名义上的账户,实际上里面是没钱的。当然,国企职工没缴纳过养老保险,不代表没做出过贡献,但国企职工本该拿到的养老金固化在庞大的国有企业资产中,不用国有企业资产解决转轨问题,却要拆东墙补西墙,拿现在所有人交的养老金来补这个历史的漏洞,自然会出现比其它国家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引自【财经新观察】社保实际上是一种税)

 

二、社保资金增值率太低,无法应对工资和物价的增长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所所长郑秉文认为,过去十几年我国工资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二者回报率“加在一起有15%,养老金资金的收益率只有2-3%,一匡算下来,十几年损失一万三千多亿”(《名义账户制有望成养老金改革主力 投资收益可达8%》)审计署对全国社保基金的审计结果显示,由于受到负利率的侵蚀,“躺”在账户中高达2.7万亿元的养老金仅2013年的损失就达到了178亿元。[详细]

这么一来,从收益率来说,交社保似乎还真不如存银行了。

三、我国养老金所占GDP比例太小

2012年底,时任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的戴相龙表示:“养老金储备占GDP的比例最高的是挪威,为83%左右,日本是25%,美国是15%,中国只占到GDP的2%。但是如果把三个制度加在一起,公共养老金,补充养老金,个人储蓄,养老金的储蓄如果加在一起,2011年美国共有17.9万亿,它当年GDP的总量才15万亿,所以它这三项加起来比它的GDP还多。”《戴相龙:中国养老金储备占GDP比例仅为2%》。养老金比例如此之高,很大程度上在于政府财政的支出。

以邻国日本为例,公共养老金由政府强制公民加入,并由政府统一管理运营;而政府财政补贴是公共养老金体系的重要资金来源,中央政府不仅负担国民年金全部的行政管理费用,还负担全部养老金支出的二分之一。[详细] 养老支出占日本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比例在50%以上,而社保支出又占日本政府总预算的近三分之一,导致日本政府保持着巨大的财政赤字。而我国社保支出仅占财政预算的约12%,而且保持收入大于支出。

养老金不够了该怎么办?

答案如前文马凯副总理所言,只有改革!而且要趁早!

一、要建立企业年金,多元化养老金来源,请先把养老金费率降下来

当前个人企业社保缴费率总和已经达到了40—50%,而且各地还在不断提高缴费率,企业难以承受,也降低了员工的涨薪空间,要再去建立企业年金是不现实的。而且,过高的费率让很多人难以承受,而想尽各种方法逃避或索性退出社保,税基的减少会进一步提高缴费率,形成恶性循环。对此,人社部公开承诺,将从总体上来降低社会保险的总费率。

二、国企拿出红利给社保基金

近些年来国企、尤其垄断国企总是给人“不差钱”的印象,国企系全民所有制企业,却不拿出更多红利来补贴国民,这不仅与“实现共同富裕”相悖,而且对民企的竞争来说也不公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分析,在企业使命上,国有资本收益要实现从“全民所有”到“全民所用”的重大突破。

三、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社保的财政补贴

我国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所占比例仅12%左右,远低于西方国家的40—50%,而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则最高达到19.38%,近年来虽有下降,但仍在10%以上,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通过压缩“三公支出”省下的财政支出,应更多地投入到民生上来。

四、 缩小养老金企业同机关事业单位的差距

公务员等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人员,本身是不创造经济价值的,无论养老金自己交还是财政补贴,本质上都来源于纳税人的供养。本次养老金并轨,涉及近四千万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考虑到我国缴纳社保的企业职工总共就三亿多人,无疑要面临巨大的负担。而公务员的养老金替代率比企业职工高近一倍,无疑造成了巨大的社会不满。基层公务员工资和养老金并不高,但如果保持公务员80、90%的养老金替代率,一部分级别较高的公务员的退休工资无疑会达到社会所难以认可的地步。习大大曾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发财就不能当官。如果不将部分公务员的养老金控制在一定水平之内,养老金改革是难以得到普遍认可的。公务员养老金并轨宣告改革开始,但能带来多大程度的公平,如何同时回应社会诉求和保证基层公务员利益,就要看改革的后续动作了。

总之,很多媒体所说的“另谋出路”、“延迟退休”,确实是解决养老金问题的一个办法,但归根结底是一种“懒政”,而根本出路在于改革。


改革并不只是国家的事情,而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乃至未来。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也会越来越大,如习大大所说,肉吃完了,该啃骨头了。养老金改革能否取得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