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持证上岗养老护理员仅占一成 养老院人难招
辽宁持证上岗养老护理员仅占一成 养老院人难招
跳槽转行:人难招人难留
53岁的李秀芬是沈阳市黎明养老院的护理员,也是个护理能手,每月工资能开到4500元至5000元。
李秀芬从事护工工作7年半,她很爱她的这份工作,还拿到了中级职业证书。
“她是养老院三位中级职业证书持有者之一,其他14名护理员都是初级。”沈阳市黎明养老院院长王强向记者介绍。
李秀芬从事的护理工作绝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照料卧床失能老人的艰辛程度也远远超出了记者的意料:喂饭喂水、端屎端尿,这是生活护理,还要清洗褥垫、帮着老人擦身洗澡……要懂得一些医学护理知识,这是一般“家庭保姆”做不到的。
沈阳市黎明养老院从业人员百分之百持证上岗,这在省内民办养老机构中属“凤毛麟角”,像李秀芬这样能拿到这档工资水平的也并不多见。
“持证上岗?养老院护理员很难招!”一些养老医院的院长向记者发牢骚。眼下,因工作苦脏累、待遇低等原因,养老护理员人难招又难留。
记者调查了解到,省内养老机构护理员普遍短缺,从业者文化和专业水平低,年轻女性不愿干,绝大多数是初中文化———60后的农村妇女,甚至是年近60岁的“老年妇女”,许多年轻人干了一段时间就跑了,跳槽是普遍现象。
省民政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全省各类养老机构1679家,养老机构床位19.8万张,而护理人员只有8000多人,其中经过职业技能培训,拿到相关职业等级证书的人少得可怜,持证上岗者仅占10%,而大多数护理员也只是初级水平。
24岁的小王是护校毕业,一年前来辽南某养老机构做护理员,虽然这里的条件相对不错,但小王还是总有跳槽的念头。“工资低,每月到手的不足2000元,这点钱维持生活都很难,不得不琢磨改行干别的。”
“养老机构招人困难,主要是劳动强度大,脏、累不说,社会地位低,被认为是‘伺候人的行当’,最主要的还是工资待遇低。”省民政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缺口甚大:省内至少缺数万人
从抽样调查看,养老机构中至少80%的护理员是来自农村的四五十岁的妇女,一般只有初中文化。在一些养老院,还有年近60岁的护理员,也就是说,“老人照顾老人”的现象仍很普遍,文化程度低,专业水平低是通病。
再一个就是缺口大,闹人荒。
“全省居家和机构养老护理员的缺口至少有数万人。这还是保守数字。”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现实看,省内养老机构普遍陷入“三低三高”的尴尬。
沈阳市及周边城市养老机构的养护员一般月平均工资在2000元左右,一些民办养老机构在1500元至1800元之间,且大多数不给上“三险”。
“待遇低不说,伺候人又脏又累,哪家姑娘愿干这个活儿。退一步讲,即便暂时招到了人,也很难长久留住。”一位民办养老院负责人苦笑着说。
奖扶激励:持证上岗每月补百元
要留住人,最首要的是提高待遇。
解决的办法很多,“以奖代补”不失为一剂“良方”。丹东市通过这种培训奖励制度,不仅给护理员提高了待遇,也留住了人。
丹东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张怡介绍,通过岗位技能专业培训,取得职业等级证书,并与养老院签订协议,连续工作3个月以上者,每人每月补贴100元,直接发到养护员手里。千万不要小看这100元补贴,这是一种政策导向。
省社会福利协会常务副会长董竹林认为,建立素质高、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已是非办不可的事情了。
沈阳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实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这是高水平养老服务的需要,将逐步实现培训率90%,持证上岗率80%的目标。
“沈阳市将有计划地在各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建立老年护理轮训基地。”
“同时,养老机构应积极改善养老护理员工作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依法为其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费用,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这位负责人说。
记者注意到,沈阳市规定,鼓励养老机构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事养老护理岗位工作的人员给予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
这些奖励扶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养老服务,毕竟养老行业目前还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