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肖磊:时下延长退休年龄将带来灾难

发布时间:2015-11-03      来源: 民生茶馆    点击:

 

  作者:肖磊

  知名财经专栏作家,黄金市场资深研究员,凤凰卫视、中国之声等特约财经评论员,投资人士。研究成果及观点发表于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证券报等媒体。曾成功预言 2008、2009、2010年黄金白银美元等年度、季度趋势。

  一个平均寿命不到75岁,社会保障体系远远低于美国、德国等国,健康状况和环境问题面临诸多威胁,计划生育政策依然严格的国家,还要靠延长退休年龄,来解决养老问题,让我感觉到,中国的养老问题真是一场民生灾难!

  如果健康状况允许,勤劳的中国人谁愿意闲着?再者,我们国家养了那么多闲人,还在乎多养几个老人吗?我宁愿多养一个老人,也不愿多养一个闲人,尤其是闲着的年轻人。

 

  社保体系千疮百孔 何谈延期退休?

  中国的很多弊大于利的政策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养老金余额充裕,延长退休年龄这种没有太多科学依据,且激起民怨的政策可能不会这么早释放出来。无论专家们有多少理由,实际上最终还是钱的问题,其他的理由都是照本宣科,不问实际情况的生搬硬套。

  一个平均寿命不到75岁,社会保障体系远远低于美国、德国等以奋斗立国的国家(要知道这些国家都是反对福利社会的)。健康状况和环境问题面临诸多威胁,计划生育政策依然严格的情况下,要把退休年龄延长,并以此来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让我感觉到,中国的养老问题真是一场民生灾难!

  在养老问题上,值得中国参考的国家几乎没有。它山之石攻不了中国这颗玉,因为在养老问题上,中国还不是玉,还是块臭石头。美国、德国等延长退休年龄的前提是,这些国家的老龄化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为,且有着强大而完备的养老体系。中国的老龄化很大程度上在于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非自然演变下的“断崖式”人口结构巨变问题,延长退休解决不了诸多难题。

  拿美国来说,美国养老体系比中国的要复杂得多,退休人员得到的保障非常齐备,政府提供了基本退休生活保障,覆盖了96%的就业人口。由政府或者雇主出资,带有福利的养老金计划构成了美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更厉害的是,美国还有第三支柱,美国个人退休帐户(IRA),目前仅此账户养老金余额就超过了4万亿美元。

  中国的养老体系跟德国类似,但德国的人口问题和积累的养老金都比中国要好很多。到今年年底,德国养老金账户上的可持续储备金额将达到3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594亿元)以上,新一届政府将从明年7月1日起将德国西部的养老金发放金额提高2.3%,东部提高2.4%。远远好于中国的情况(中国面临发不出养老金的风险)。因此这些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依据绝不是养老金枯竭,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量,包括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收入增长、人均寿命等综合因素。

  中国的养老金亏空有很多历史原因,由于我们历史积累较少,又出现了人口断层,导致老龄化迅速到来,让问题变得更加棘手。但这种局面难道只能用延长退休年龄的办法来解决吗?目前的数据是,延长退休年龄每年只能减少不到200亿的养老金支出,在养老这样重大的民生问题上,200亿多吗?

  养老金断层为何不让全民红利补上呢?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窟窿那么大,美国政府照样花数千亿美元填补,这还仅仅是民生住房层面。要知道中国国有资产规模高达几十万亿,国有企业盈利一个月就2000亿。相比美国这种负债累累的国家,对民生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视中国差的不是钱,是良心。

  可能我们在看待养老问题上缺乏经验,比较茫然,显得既重视又轻蔑,更没搞清楚养老是经济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此时中国的养老问题,实际上跟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一样,是一个结构性和流动性危机,要把它视作一种金融或经济危机看待。不能参照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解决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人家只是问题,我们已经是危机了。

  当这种危机来临的时候,政府首先要肯定一点,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民生问题的进步,而非倒退,不能惧怕和推诿。美国虽然爆发了次贷危机,但更多的人因为房利美和房地美拥有的政府信用住上了房子。

  中国的养老问题是同样的道理,当这种危机到来时,意味着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在不断的进步,有更多的老人获得了养老金。此时,政府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尽快的改革和救助养老体系不至于崩盘。就像美国接管“两房”一样,首先的承认原有系统做出的贡献,再进行相关救助和改革,而不是与“养老基金”一起谋划如何让民众更多的承担责任。

  我反对延长退休年龄不仅仅是因为以上思考。

 

  国情使然 底层百姓无力承担延期退休

  中国人平均受教育程度低于发达国家,大多数人过早的进入了工作岗位,与诸多发达国家的同龄人相比,中国人的平均工作年限要大于发达国家。更不要说在休假制度、日工作时间、商业保险等方面的福利制度了。再加上提升人均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跟日本、德国等国家相比,中国60岁的人普遍健康状况差、工作效率较低。60岁退休已经是一个极限。

  更重要的问题是,我国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依然跟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同样的资本和土地,在中国市场所发挥出来的作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生产要素很难发挥出更高作用。

  例如,中国每年消耗全世界一半的水泥和三分之二的钢铁,但制造出的建筑物寿命不到30年(发达国家建筑物平均寿命80年),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改革阻力重重,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将长期存在,延长退休年龄从某种程度上是延长了固有的发展逻辑,延缓和拒绝了那些汲取了现代社会科学、创新知识和效率意识的年轻人开始主导市场经济。

  毛泽东时代,不识字也能当县长;邓小平时代,小学未毕业的农民照样可以成为企业家。如今,谁还能在不识字的情况下成为县长?未来还会诞生像曹德旺这样小学没毕业就成为百亿资产的企业家吗(只是举例并无他意,本人非常尊重曹德旺先生的贡献)?我想,肯定不会,否则这个社会就倒退了。真正的更新换代,是一个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更新换代,而不是简单的固有模式下的新老过渡。

  延迟退休也解决不了中国养老金亏空的问题,因为无论如何延长退休年龄,退休人员将越来越多,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未来四个中国人当中将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人,要知道在剩下的人口当中,儿童和未工作者是没有供养能力的。如果延迟退休能够解决养老金亏空的问题,发达国家就没有养老金危机一说了,希腊等就不用面临破产了。

  很多专家用数据来吓唬人,比如数据显示,7年后,到2020年,20-24岁新进入就业的年轻劳动人口将比2010年减少41%。意味着可以工作的年轻人比重将越来越少,需要更多的老年人继续工作,以便减轻年轻人为整个社会养老承担的压力。道理没错,但很过时、很陈旧,年轻人数量的减少并不能成为无法承担社会养老的依据。

  市场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30岁的年轻人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养活四、五个甚至更多70岁的老人,但一个50岁的人无论如何努力,去养活更多老人的概率不是很大。

  只要给年轻人足够多的机会,他们和市场的结合可以战胜很多问题,包括养老。市场唯一战胜不了的是人的年龄,即,生老病死。你不能指望一个五、六十岁的人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就业,你更不能指望国家会想出更好的办法(除了延长退休年龄这样的馊主意)来解决养老问题,但市场和年轻人的结合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在朝鲜这样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土地、森林、海洋等各种资源,人口只有2200万(原来2400万,其中200万人死于饥饿、疾病等),人口结构合理,年轻人众多,但整个社会至今解决不了几十万人的挨饿问题。要知道在韩国,一个三星这样的企业就解决了全球二十多万人的就业,包括中国的5万雇员。

 

  养一个退休的老人 远好过养一个20岁的年轻人

  延长退休年龄对整个社会最重大的伤害是剥夺了年轻人的机会,降低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减少了总产出,只会让老龄化问题变成更大的经济灾难。如果我们不去反思这些问题,就会被中国的老龄化吓倒,就会推出一些极不科学的政策。这绝非危言耸听,让一个社会崩溃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让那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长期失业。

  欧债危机期间,希腊等国政局出现动荡、骚乱频传,就是因为当时希腊等国年轻人失业率高达50%。延长退休年龄救不了希腊,欧盟和希腊政府早就意识到了。给希腊创造更多的年轻人就业机会才是一个正常的逻辑,在欧元区相关机构的促使下,希腊开始出售国有资产,进行结构性改革。去年10月31日,希腊议会通过了政府提出的500亿欧元国有资产私有化法案,流动性和债务困局才有所缓解。

  很过国家出现重大问题的根源正在于年轻人失业率的上升,这种失业率的上升有的是因为政治因素,有的是因为通胀等经济因素,总之,是因为制度和政策不合理造成的。未来,中国要面临的问题正是年轻人失业率上升的问题。“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早已是中国市场的一个流行词。

  很多人还会在怀疑,市场工作岗位那么多,老人不退休,年轻人就真的找不到工作吗?十年前或许还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十年前中国刚加入世贸,有着强大的市场前景,制造业等创造的就业机会飙升,年轻人的求职要求也相对较低,更容易就业。目前的情况是,中国融入了世界的竞争,社会分工和产能逐步清晰、饱和,整体就业岗位趋于平稳,但年轻人对工作的要求在提高,求职意愿下降,就业难度加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人士就表示,每年离退休人员在600万至700万人。大幅度延迟退休年龄必然使得600万至700万适龄就业人员面临失业。据人社部2011和2012年的数据,中国新增就业人口分别为1221万人和1266万人。直接延迟退休每年将吃掉至少五成的新增就业岗位。

  尤其是在本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国企市场化改革推进(国企效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养了不少闲人)、政府投资减少、城镇化(农民进城寻求工作)、军队裁撤、精简公务人员、等的被迫长期性推进,中国的年轻人就业问题面临重要挑战。

  未来不够重视的话,中国年轻人的失业率很快会就会达到20%以上(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其34个成员国中,年轻人平均失业率高达17.1%,为整体失业率的两倍还多)。

  如果在这一过程当中依然要坚定的推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可能会对年轻人就业问题带来雪上加霜的后果。中国虽大,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已经非常有效,在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逐步定型的情况下,工作岗位和创业机会确实是非常有限的。

  假如在面对老龄化问题上我们被搞乱了阵脚,延长退休一旦实施,将成为一个最具破坏力的政策。对于未来的中国经济来说,急于延长退休年龄甚至比干预资源要素市场、干预商品价格、限购限租等政策更加具有伤害性。失业问题一旦形成趋势,国家将不得不继续使用“保就业放通胀”的办法解决,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无法跳跃的难题,而中国一旦陷入老龄化模式下的通胀,失业率可能会更大。后果会更严重。

  养老金亏空问题,我开篇就已提到,当局应该当做一场金融危机,用政府强势干预补窟窿的办法来解决,实际上这个窟窿并不是很大,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企红利上缴比例提高至30%的政策,用来补充养老金亏空绰绰有余,政府都不用像“欧猪”国家一样去负债。实际上就算负债也要填补这个窟窿。

  窟窿被补上之后,如果破除了双轨制等内部问题障碍,运用分散投资,成立共同基金或委托市场各类投资基金去分散养老金贬值风险,推进市场运作模式,多方面持有资产,养老金问题可解。

  关于未来三、五十年之后,中国能否具备延迟退休年龄的条件,具体还需要看中国的发展状况。像美国这样在社会保障系统领先中国半个世纪的国家,用15年的时间才能将退休年龄延迟两岁。德国刚刚才启动计划,打算用18年的时间将退休年龄延迟两岁。我们国家还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还处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阶段,与福利社会的标准相差甚远,至少二十年内根本不具备研究消减养老金和延迟退休年龄等的条件。

  当然,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工作到八十岁,这是一个自由之下的趋势性选择,如果健康状况允许,勤劳的中国人谁愿意闲着?我们的养老金还没有高到可以满足老人各种需求的地步。就像日本人一样,平均寿命83岁,没有太多的人愿意在65岁(女人60岁)退休后就无所事事,继续投入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

  让一切变好、一切政策顺利推进的所有前提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拥有相信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愿望和行动;国家政策层面要能够保证和促进年轻人尽早的参与到市场竞争和社会建设当中。要始终牢记,因失业“破坏”掉的一个年轻人,远比一个愤怒的老人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力要大;反之,年轻人的贡献也会更大,而且潜力是无限的。

  再者,我们国家养了那么多闲人,还在乎多养几个老人吗?我宁愿多养一个老人,也不愿多养一个闲人,尤其是闲着的年轻人。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