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我们不怕延迟退休,只是想要一个明确的理由

发布时间:2015-12-03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1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北京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报告建议,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12月3日人民网)
从全国“两会”代表提议,到主管部门的吹风,再到相关研究机构的报告,延迟退休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即将兑现的事实。而从一开始,舆论也呈现各种对立的态势,闹得人心忐忑。尽管这样的纷争或许并不影响最终的决策,但符合广大民意的理由更能汇集改革正能量。

事实上,梳理舆论的焦点,对延迟退休存在异议的不外乎这么两个方面:一则认为是当权者对权力的眷恋,延迟退休就可继续掌权;二则认为是缓解社保资金不足矛盾,延迟退休可以多缴费少支出,等等。尽管这些理解不乏偏颇和片面,也没有科学依据,但始终缺失对这些疑虑的一个明确的答复,无疑加重了公众对此的质疑。

其实,对于官方解释的无论是国民预期寿命在不断延长也好,借鉴外国的普遍做法也好,公众真正纳闷的是,不是对延迟退休的抵制,而是缺乏有切身感和说服力的道理。我们不怕延迟退休,只是想要一个明确的理由。要说,针对公众的疑惑,完全可以有权威的回应。比如对是否存在恋权的问题,就可以说明延迟退休不影响干部任职年龄的现有规定;对是否存在补充社保金不足的问题,就可以回应社保资金有国家财政兜底,并非通过延迟退休来补充。这样,不仅可以释放公众心中的郁闷,更可以统一公众的意志,为改革凝聚更大合力。

特别是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每一项改革都牵扯一定群体的切身利益,并非是做一道加减法那么轻而易举。对改革的设计层面而言,大刀阔斧、义无反顾无可厚非,冲破一切阻力也理所应当。但要真正把改革的目标实现,也还离不开公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需要做更多细致入微的工作才行,细节决定成败。大而化之于事无补。对公众而言,有责任和义务配合国家的各项改革,但这需要有推行改革的大义来统一思想、营造万众一心的局面。否则,就是有再多的信息释放,也难以满足公众的预期。改革的阻力也可想而知。

因此,面对每一项改革,不妨多做一些“细活”:把目的意义毫无保留的告知公众,实事求是地回应公众的关切,尽可能达成共识,把改革的任务化为公众的自觉行动,进而聚集起全民的力量来推进。不接地气、缺乏民意基础的命令式改革,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难有改革的长期效应。这不仅对改革是这样,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每一项工作都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