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独居老人,怎么难说“幸福”

发布时间:2016-05-13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据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报道:“5月6日早晨7点,83岁的独居老人彭大爷在家中上吊自尽。据了解,彭大爷独居且年迈多病,平日都是隔壁楼栋的七旬苏大爷照顾着他的一日三餐。从邻居口中得知,彭大爷股骨头坏死,病痛六年,生前唠叨总想为子女减负担。”
无独有偶,郑州独居老人厨房失火,腿脚不便无法逃生酿惨剧;上海一八旬独居老太家中浴室死亡一周后才被发现;63岁独居老人,独居三年感言和电视做伴,害怕回家……
伴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传统的核心家庭结构发生变化,4-2-1的家庭结构成为主流,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打破了传统上的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血亲关联日益淡薄;婚姻关系破裂、丧偶;长时间背井离乡,地缘关系被切断……这些进一步使独居老人人群逐步扩大。
笔者认为,独居老人难说“幸福”,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理病痛。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有7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老年疾病,而这些疾病都需要终生治疗和护理。加上老年人本身腿脚不便,行动迟缓,容易造成诸如失火、烫伤等事故。
二是心理问题。彭大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不给子女带来麻烦,宁可选择自杀。独居老人由于长期的远离社会,缺乏与外界的沟通,缺乏精神慰藉。容易造成性格的固执、偏执。除此之外,独居老人比其他人更容易产生孤独、压抑感,容易导致情感的敏感、脆弱,产生消极幻想,产生失落感和内疚感。
三是生活困难。部分子女未尽到赡养义务,缺乏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料。另外,部分独居老人经济收入较低,影响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保障,导致恶性循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独居老人作为弱势群体,其养老问题更应受到社会的关注。关爱老人尤其独居老人,不单是传统尽孝应有的传承,也是社会文明应有的道德取向,更是社会和谐发展应有的内涵。
【四川 王萱 0837-6222356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