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智慧先行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5-03-12      来源: 网络整理    点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数十次提到“三农”数据,并以较大篇幅针对未来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方案部署,制定了量化目标。这不仅彰显了“三农”在国民经济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分量,也体现了农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今后我们不能再追求"十二连增",甚至"二十连增",必须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升级换代。”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说出了不少深耕农业领域政协委员的心声。而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委员们纷纷开出了药方,其中在传统农业中注入智慧的信息化因素是一个大方向。

  转型迫切

  钱克明把我国农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我国农业投入边际效益明显下降,环境容量逼近极限,资源约束进一步趋紧,原有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二是我国居民消费已由数量扩张阶段转入结构升级阶段,在农业上主要表现为对动物性产品的消费增加、对质量安全的要求提高、对田园风光的向往及对农耕文明的怀念,这对农业结构提出了新要求;三是受国际市场影响加深,原有支持调控政策的效果已大打折扣;四是近年来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主席王富玉看来,虽然中央连续12年出台一号文件扶持“三农”发展,但并未扭转农村要素外流加剧的局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迅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农业劳动力老弱化问题日趋突出,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问题不断加重。因此,今年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恰逢其时,也迫在眉睫。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农业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道文表示,国内外粮食差价和全球一体化正倒逼农业现代化加快脚步。“政府要引导和加快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区域化、信息化的结合,并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开展试点,更好地带动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方向已明

  “目前我国农业支持目标是增加产出,政策导向是鼓励农民加大投入。今后政策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支持方向要实现"两个转变",即引导生产方式向更加节水、节肥、节药、优质、安全、生态、高效的可持续方向转变;引导经营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组织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方向转变。”钱克明说。

  而借由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正是当下“农业人”最大的期待和努力方向。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浙江省副主委、浙江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波就表示,集成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慧农业”已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节约资源、作物多样化和农产品(000061,股吧)安全等方面凸显优势。

  “但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还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农业规模小、经营分散的生产方式给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造成很大困难,"智慧农业"发展层次总体偏低,花卉、中药材、蔬菜、畜禽养殖企业试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设备提供商和农业企业往往因投入高而望而却步。”对此,张波建议,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智慧农业”发展战略地位;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完善资源数据库,实现农业数据信息的智能共享;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户农业信息资源的可及性;实施“智慧农业”重点工程,形成规模效应。

(责任编辑:HN666)



(责任编辑:admin)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