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村里老人解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检察院找准服务“三农”的切入点,在各涉农单位、乡镇、村社建立检察联络室,到群众家门口开展服务,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享受了便利,不仅发挥了法律监督作用,更成了咱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在“5·10”“7·22”灾害中,岷县检察院作为禾驮乡的“双联”帮扶单位,选派多批检察干警投入救灾帮建工作,充分发挥了检察机关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石寿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岷县禾驮乡石门村党支部书记。在2012年“5·10”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中,他临危不惧带领群众及时撤离,保证了全村无一伤亡。2013年,他成为央视寻找最美“村官”活动候选人。
他带领群众硬化村庄道路1公里,建设文化广场2.5亩;他积极协调申请,筹资80余万元建设大桥,争取土地复垦项目……
无论是作为甘肃省岷县禾驮乡石门村党支部书记,还是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他时刻惦念改变村庄面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是石寿芳,村里的“领头雁”。
在石门村,石寿芳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攒劲书记”。提起这一称呼的由来,还要从3年前岷县发生的那场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说起。
2012年5月,岷县进入汛期,石寿芳为村里制定了防汛预案,成立了防汛抢险队,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5月9日,收到上级发来的暴雨预警信息后,石寿芳立即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启动防汛预案,将信息及时通知到每个村民家中。
第二天17时,豆大的雨点霎时砸落下来。石寿芳立即做出反应,一时间,整个石门村,广播声、锣鼓声、呼喊声连成一片。但石寿芳仍不放心,他又和村干部们挨家挨户查看,找到行动不便的村民就赶紧往高处背。不到半小时,两米多高的洪水铺天盖地沿河道和公路冲了下来,石门村部分民房被肆虐的洪水瞬间冲毁,1650多亩良田被洪水淹没,公路被泥石流掩埋,通信设备遭到摧毁,电力系统全部瘫痪,但全村248户1234人无一伤亡。
灾害发生4个月后,石门村启动了受灾群众建房工作。为了顺利啃下这块“硬骨头”,那段时间石寿芳操碎了心。每天,石寿芳挨家挨户查看受灾农户家的建房情况,想方设法解决村民建房中遇到的困难。他瞒着妻子将自家的建房款借给无钱建房的村民,主动给村民找工匠。为了赶建房进度,石寿芳还组织村里部分农户联合起来,组成帮建互助队,帮助那些确实无劳动力和家庭困难的村民及时建房,确保按时完成全村的建房任务。在石寿芳的带领下,石门村在两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161户建房任务。
如今,再提起那场灾害,许多村民仍颇为感慨地说:“要是没有石书记的提前预警和及时救援,很多村民及财产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如果没有石书记亲力亲为,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一些困难家庭或许至今无法住上新房。”
2013年,石寿芳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每年全国两会上,他的心中时刻想的仍然是如何建言献策改变家乡面貌。作为石门村的“领头雁”,这些年来,石寿芳一直为全村谋划着:要动员带领全村群众多种好药材,增加收入;要积极开展劳务输出,鼓励农民走出去挣钱并努力学习一门技术;要力争引进建成石门村水泥厂,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环境差,公共服务严重欠缺。”对于如何让乡亲们脱贫,石寿芳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推动贫困地区尽早摆脱贫困,关键一点就是要促进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
石寿芳扳着他那骨节较常人有些粗大的指头给记者举着例子:“现在许多贫困地区缺乏统一规划,公共服务体系几乎为零,或者是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各自为政,难以实现整体发展,所以国家应该从更高层次规划,帮助贫困地区编制合理规划,制定科学可行的标准,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资源,构建起规范化、标准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根据调研,石寿芳将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划分为儿童教育、疫病防控体系和基层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他建议:“为了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就地入学,最大限度地降低贫困地区适龄儿童辍学率,国家应加大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统筹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重点提高职业教育的能力。此外,在贫困地区建设标准化的村级卫生所、乡镇卫生院,从而健全贫困地区的疫病防控体系。”
近年来,石寿芳在参加全国两会期间,先后向大会提交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思考》《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定西马铃薯、“岷归”品牌扶持力度》等多个议案建议。在列席省、市、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期间,通过实地查看、调研、观察,石寿芳先后提出了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种植结构调整等意见建议。
在石寿芳的工作笔记上,记录着很多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种植结构调整、劳务、退耕还林等方面的想法和心得。即便在全国两会期间石寿芳已经提交了议案,但他仍然坚持把平时积累的调研情况梳理完善,希望有朝一日相关议案被采纳实施时,能够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参考。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石寿芳非常关注检察工作,多次参加岷县检察院举办的检察开放日活动,并通过“岷县检察”微博、微信及时深入了解当地的检察工作动态。
针对岷县刑事案件高发、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山大沟深办案成本较高等问题,石寿芳提出了适当增加检察编制人数、提高人均最低保障经费、加大“科技强检”投入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石寿芳多次参加检察机关联系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和调研活动。今年4月,他又应邀参加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甘肃调研期间召开的征求全国人大代表意见座谈会。
随着对检察工作的不断深入了解,石寿芳更加积极地向检察机关建言献策。针对涉农领域案件多发、留守儿童保护、农村赌博酗酒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针对检察工作的不足之处,他也能够及时提出监督意见。
作为一名从农民中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石寿芳深知农民的疾苦,了解农民的期盼。长期以来,秦巴山片区生态保护任务重,受国家自然保护区、库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等相关政策的限制,该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难以转化为有效的经济资源,导致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地方财政困难,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秦巴山片区的人民群众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现有的国家各类政策补贴远远不足以弥补当地为此付出的巨大经济代价。”石寿芳认为。
2014年,甘肃省检察院在全省检察机关开展“保障民生民利,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专项行动。石寿芳对此评价说,检察机关开展的这一专项行动使老百姓对国家惠农政策更加明白,使惠农资金管理更加透明,使涉农项目实施更加规范,使老百姓反映诉求更加畅通方便。
“希望检察机关持续关注‘三农’问题,积极探索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三农’的新模式。”石寿芳说。(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