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产驻村才能专心扶贫
发布时间:2015-08-26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省委组织部近日就做好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发出通知,把脱产驻村作为选派第一书记的刚性要求,确保选得优、住得下、干得好。(8月24日《四川日报》)
自中央提出“2020年如期脱贫”的总体目标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办法、规定,确定未来5年的扶贫攻坚总体战略规划及详细计划,从政策、机制、制度的顶层设计配套到落实在各级地方的具体实施方案,无一不经过地方主要党政领导、专家的集思广议,再深入各地基层调查研究,充分体现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此,与中央步调保持高度一致,甚至将提前实现全面脱贫作为最基本目标已是各地方的普遍共识。对于西部最大的人口省份,同样庞大的是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任务繁重、形势严峻、时间紧迫,四川扶贫攻坚面临的是大仗、恶仗、必须敢下决心,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向全面脱贫和全面实现小康发起最猛烈的全面冲锋。
如何实现全面脱贫与全面小康的同步?各地纷纷创新机制举措,开拓思路,从实践摸索中总结出不少极具操作意义的方法,形成可行的实效机制,特别是精准扶贫已成为全国共识。如何实施精准扶贫,从政策、机制、制度到方案的设计、配套、执行,从扶贫对象的选择到扶贫方式的细化,无一不体现精准含义。精准扶贫,也需精准到科学配备扶贫干部,而“第一书记”似乎天然成了扶贫“专配干部”。各地对“第一书记”的选派,首先强调的是选派到边远、贫困、党组织建设后进村。
但不少公众质疑,一些驻村“第一书记”并没有全部脱离原单位、原岗位,驻村时间、形式、工作内容也不“逗硬”,存在走过场现象。一些“第一书记”从思想到行动,并未完全投入到所驻村的业务上,一心想着如何“镀金”回原位“升职”,一心如何“混过去”。公众的担忧不无道理。如何让“第一书记”真驻村,一些地方出台刚性要求,规定必须脱产驻村,驻村任职期间不得回原单位,不承担原单位安排的工作,必须一心放在驻村工作上面,全心全意抓扶贫工作。
脱产驻村才能专心扶贫。没有了后顾之忧,或许“第一书记”才可能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才可能专心于驻村扶贫工作。让“第一书记”专心扶贫,更需一套严密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实际上脱产并不是真脱产,只是将从原单位的业务上转移到驻村扶贫工作上,都是为了党和群众的事业和利益,或者说,驻村扶贫对干部来说更具意义,一方面切实的帮扶了群众,赢得了民心,另一方面,切实的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生,得到更为扎实的锻炼。
作者: 伍文胥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
621114
邮编:
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