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第一书记”不仅要身到更要心到
发布时间:2015-08-30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省委组织部近日就做好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发出通知,把脱产驻村作为选派第一书记的刚性要求,确保选得优、住得下、干得好。并实行结对共建与选派第一书记挂钩,贫困村不脱贫,结对共建单位不脱钩、第一书记不撤离。(四川日报 8月27日)
近年来,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各级党委政府分别从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帮助村级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技术指导、监督引导、示范带动,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推动村级经济社会积极健康发展,确保在2020年实现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或许有人把“第一书记”这个光环当作是镀金或者是跳板,人浮于事,违背了选派“第一书记”下村的初衷;但各级党委政府选派“第一书记”是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需要驻村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因此,当好“第一书记”不仅要身到还得心到。
所谓身到,就是要坚持驻村工作,住农家、下农田、同劳动、吃农家饭,参加会议、走访群众,体察民生、帮贫扶困,在工作中培养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在干事中加深对农村工作的认识;要不怕脚下沾泥,不惧烈日暴雨,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情,争取在最短的时间摸清“家底”,真正当好基层村及党组织的“当家人”和带领人民群众致富脱贫的“领路人”;
所谓心到,就是要放下“官架子”, 心里揣着一本明白账,肩上扛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但要带着国家的新政策、生产技术、致富良方等深入基层,更要带着对老百姓深厚的感情到田间、到地头,与群众打成一片,讲村民想讲的话,想村民想的事,做村民想做的事,坐在一条板凳上聊天,挤在一个炕上唠嗑,用真心对待群众,用真情帮助群众,做群众的知心人、解困人,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杜绝“镀金”、“跳板”心态,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凝聚起全体村民的干劲,实现带领群众甩掉贫困,走向富裕的共同目标。如此,才能当好一名驻村干部。(文/雨子墨)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