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脱贫致富 发展产业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5-09-01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记者近期在江西省部分贫困村调研发现,由于一些扶贫项目补助标准偏低、所需配套资金较多,一些贫困村推进扶贫项目的配套压力较大,“负债脱贫”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道路、饮水安全、村庄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贫困村的集体经济不少都是名存实亡的“空壳子”,无力偿还这些债务。(半月谈)
     入选贫困县、贫困村具有优先发展产业化建设和项目,享受财政扶贫资金的优势,因此部分贫困村能得到很多很好的项目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但调研发现,虽然基础设施变好了,但是却出现了“负债脱贫”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一下几点。
一是资金投入不全面。文中提到,江西省级贫困大垄村2011年村小学改扩建,教育部门负责校舍建设资金,但村里要负责征地,于是负债9万元。由此可以看出,上级部门在制定建设项目方案时,考虑并不全面。相对于修建校舍的资金,征地的9万元可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贫困村,确是极大的一笔资金,只能靠贷款来筹集,因此成为了村负债的一部分。
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国家相关规定取消了部分项目配套资金,但操作上仍有一些项目要求基层配套。国家政策得不到落实,群众得不到实惠,给贫困村造成了另一种负担。
三是脱贫措施不到位。现目前脱贫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脱贫最重要的还是找准发展方向,国家的扶贫资金是一时的,只有通过自身发展富起来,自己有自己的产业,才能做到真正的脱贫,走上致富的道路。


作者  刘晴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