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粮食宏观调控工作的重点放在“保供稳价”上
发布时间:2015-10-21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随着我国各地玉米陆续收割完毕进入收购环节,多地农民发现今年的收购价低于往年。除了玉米,小麦的价格同样出现一定幅度下滑。事实上,国内粮食价格有升有降而不是一味刚性上涨,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我们应该全面、准确、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粮食收购价格的调整和变化。
国家之所以要调低主要粮食收购价,一是因为国际粮食价格较低。国际粮食对我国市场冲击的潜在风险不仅存在而且已经开始显现。 二是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一旦国内粮食市场遭受进口农产品的全面冲击,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国家粮食安全难以保证。
新闻来源:
http://opinion.huanqiu.com/1152/2015-10/7803397.html
近几年来,粮价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生产成本推动、需求增长拉动、品种结构矛盾方面的原因,也有
通胀预期、流动性过剩、
国际市场传导、心理预期和资金炒作等方面的原因。
因此并不是用调低粮价来保护粮食的安全,而是要将粮食宏观调控工作的重点放在“保供稳价”上来,既要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也要保护好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要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
稳定调控目标采取下列措施:一是积极抓好秋粮收购工作,落实好最低收购价等政策,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二是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规范粮食市场秩序,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三是继续做好政策性粮食的销售工作,继续分期分批安排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并适时调整销售品种、数量和底价,保证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四是加强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工作,切实增强
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和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五是加强产销合作,指导销区有序做好到产区采购工作,优化库存地区布局,促进区域平衡;六是完善粮食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体系,扩大监测范围,适时调整监测频率,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加强信息引导,稳定市场预期。
作者:丹心
联系电话:
18781173221
邮编:
621100
地址:绵阳市涪城区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