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人善任,“第一书记”非常人所能
发布时间:2015-12-03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近日,四川省委组织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第一书记”工作职责、权责边界、考核制度。
“善为政者,务在择人而已”;“为政之要,在于用人”。选派“第一书记”进行点对点,一对一帮扶班子不和谐、能力软弱、队伍不硬、带动经济发展能力不强、关心群众困难不够、财务村务存在问题的基层党支部,是面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实现深化改革的有效之举。四川省以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发展集体经济、为民排忧解难、提升治理水平、建立召回撤换制度的“五责一制度”举措,坚定了选贤任能助推基层党建,消灭软弱涣散党组织的信心与决心。
善修其身,勤勉于政。“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能否治理好基层党支部,首先在于是否选派了贤能,贤能之士,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遵循正道,心存仁爱,方能洞察民情,明辨是非,直指问题,突出效能。“第一书记”应时刻加强党性修养,注重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廉洁自律,严以修身。“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认真抓牢抓实基层党支部建设,高度重视集体经济发展,彻底打通“关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道路”,才能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助推后进支部的上档升级。
以人为本,社稷之根。“民,国之基也”。察民情,听民怨,办民事,解民忧,是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的根本职责所在。“第一书记”作为单位选派,组织重视,问题基层党支部的依靠所在,有责任将基层下得更深一些,洞察群众思想动态更多一些,把握基层党建问题更实一些。扎实记好工作日记,善从大事着眼,小事着手,抓住根本,赢取民心。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勇于开拓局面,正是现如今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对党员干部为官为政的一项高标准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这是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社会变革不断加大,人们思想飞速碰撞,党员干部们“为人民服务”的天职不变,但形式、效能有待优化。“因革损益,务求便民”。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加大工作创新力度,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对于“第一书记”而言,也是检验自身治理能力的一个严苛指标和实现后进支部重大转变的工作航标。
笔者:李鑫垚
通讯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