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大学生村官出“农门”不难
发布时间:2015-12-14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获得首届“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 称号的张阳扎根贵州省铜仁农村10年,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看到今天村里的变化,我庆幸自己一路坚持了下来。”张阳说坦诚自己这十年的收获比失去更多。(新华网 12月14日)
自2008年3月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以来,目前共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出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在我们看到大学生村官做出的成绩的同时,也理当要体会他们的难处。正如张阳所说的“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身居陋室而不言苦,甘当大学生村官而不言亏”。多一些举措,让那些扎根于“农门”多年的大学生村官出“农门”不难。
对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在政策上已有一些引导和照顾措施。前几年的公务员招考中的加分政策算是一项大的政策照顾措施,对众多渴望转变身份的大学生村官而言是最具吸引力的。如今更改为了定向招考,即在公务员招考中拿出了一部分职位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考。可实际情况是各地的定向招考职位一方面是数量不多,难改僧多粥少的局面;一方面依然多是乡镇等基层职位,对很多想换一换工作环境的大学生村官而言实为“鸡肋”。一些地方鼓励竞选村社干部,竞选上任以后干的工作与在大学生村官任上干的并无多少区别,其实是为了以后在面向村社干部的招考中有点竞争优势,是一条转变身份的“曲线”路线。还有提供贷款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政策,与一般的大学生创业并无太大的区别。社会化招聘也是一条出路,但是对服务农村多年的大学生村官而言难免产生“打回起点”自谋职业的失落感。
张阳是幸运的,虽然扎根农村10年时间,但是其在2011年,村官两届任期满以后考入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侗族乡政府,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解决了身份问题。对服务期满续以后签了一届又一届的为数众多的“滞留”村官们而言,现有的政策照顾依然难以化解出“农门”不易的窘境,只能连续续签下去。那些扎根农村多年的大学生村官们中有人在屡考不中的挫败下,在前景不明的忧虑中,也许已经磨灭了当初的工作激情,难免不产生消极懈怠的工作状态。
对大学生村官,要肯定其成绩、理解其难处。在保障公平的原则下,少些条条框框,多些实实在在的措施,让大学生村官们在农村干事创业时无后顾之忧,服务期满以后想出“农门”也不难。(文\弘于)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