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辜胜阻:城镇化如何让农民变“中产”?

发布时间:2016-04-14      来源: 腾讯网    点击:

在不久前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数据中显示,GDP增速创25年来的新低,与此同时,2015年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这是30多年来的第一次。在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劳动年龄人口和流动人口同时减少的情况下,如何稳增长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推进人口城镇化能够刺激住房等方面的巨大投资与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将倒逼户籍制、土地改革,以提高农民工的劳动参与率,实现“农民变市民、市民变中产阶级”,将为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动能。什么样的城镇化,既能去楼市库存,又能稳经济增速?让农民变“市民”的户籍制度改革,到底难在哪儿?请看《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报告》的第四篇——《辜胜阻:城镇化如何让农民变“中产”?》。

  消费已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和“顶梁柱”。2015年,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8年的44%提升至66.4%,消费品的市场规模首次超过30万亿。从具体数据来看,2011-2016年间,社会消费品总额呈现出两位数的增长(图1)。而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的进一步实施以及新兴消费业态的兴起等,预计2016年消费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增速可达10%左右。

  人口城镇化将刺激住房需求

  城镇化拉动消费避免经济“硬着陆”。消费增长与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源泉是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较大(图2),人口城镇化进程滞后。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推进人口城镇化能够刺激住房、市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巨大投资与消费需求。根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显示,人口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至少有1300余万的农民转变为市民,这将直接实现1740亿元的新增消费;如果10年间城镇化率提高10-15个百分点,将带来1.7-2.6万亿元的新增消费规模,将对最终消费增长贡献1.6个百分点。可以预见,城镇化会释放消费扩大与升级的巨大潜力。

  新型城镇化将倒逼户籍制改革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要创造新的动能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能扩张总需求,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从需求端看,城镇化是把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这两驾马车连接起来最好的结合点,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而从供给端看,人口城镇化通过稳定劳动力供给、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加速中产阶层培育,对促进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劳动力新增量逐年缩小、净增量为负的情况下,农业转移人口的转移速度逐渐放缓,城市发展的人口数量红利不断消退,将倒逼户籍改革、土地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提高农民工的劳动参与率、稳定和增加其劳动力供给,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有利于实现“农民变市民、市民变中产阶级”的过程,实现消费市场的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为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动能。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