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建立落户农民有偿退出机制“任重道远”

发布时间:2016-04-23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点击: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今年我国将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建立落户农民有偿退出机制。

  为扎实有序推进农民工融入城镇,首先要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据悉,“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到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目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9.9%,未来还要提高5个百分点,相当于要有1亿人在城镇落户。徐林表示,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事实上,目前有许多农民工不愿将户口落到城市。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生活压力大,农民工的收入水平难以承受。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工无法在城市找到归属感,且深受“落叶归根”的传统文化影响。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由于当前的国家政策对农村户口有多个方面的扶持,且拥有土地产权,农民工一旦落户到城市,将不再享有这些优惠和权利。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许多农民工而言,落户到县城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由于在农村和县城,享受到的待遇几乎一样。甚至越是发达的区域,农村户口反而越有价值。如广东的一些地方,有时候农村的乡镇工业还会给社区成员分红。前几年便出现许多因在外地上大学或当兵而转走的户口,都想尽办法调回原籍。”

  为更好地实现“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4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徐林指出,今后可能需要探索一种激励机制。让这些农民在农村土地产权的权能,包括宅基地、集体股权收益分配权等,要让其有一种变现或自愿有偿退出的机制。这样的机制建立起来后,农民可以自由选择,将他们在农村的权益变现之后放弃这些东西到城市落户。

  徐林还强调道,4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是个预期性的目标,而并非是约束性的目标,因此不存在强力去推进或一定要达到45%的设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建立落户农民有偿退出机制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随着农村条件改善的程度越来越好,特别是城乡差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农民工会更加不愿意落户到城市中来。

  而在郭凡礼看来,想要快速有效地推进城镇化,优化农村资源配置,这也是实现落户农民有偿退出机制的难度之一。其二,又要遵循自愿、公平原则,有偿退出针对什么有偿、比例如何确定、采用何种方式等细节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农民的核心利益来自于土地,解决落户农民有偿退出机制也应主要围绕土地权利展开,土地流转改革、宅基地有偿退出等方式都可以尝试。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