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农村要彩礼,竟能逼死人!这个小镇咋给“天价彩礼”降温?

发布时间:2017-08-04      来源: 人民日报人民眼    点击: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眼 马跃峰致谢!

要个彩礼能逼死人?眼哥一开始也觉得夸张,可这真不是个玩笑。

老梁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连借带赊,好不容易熬到儿媳过门,老梁用一根麻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事,出在河南省柘城县。县里有个张桥镇,张桥镇有个张桥村,村东头有个气派院,院主人就是已经过世两年的老梁。

白楼、红门、金色瓦片,乍一看透着“实力和脸面儿”。可走进门,却令人大吃一惊,墙没有刷白,窗没有玻璃,就连通往二层的扶手都没有安装。再一问,门是赊的,窗是赊的,楼板也是赊的,一家人欠下一屁股的债。

“喜事一办,毁于一旦。”乡亲们说起来,只能摇头叹息。老梁的悲剧虽然极端,“天价彩礼”之痛却十分普遍。在柘城县周边,娶亲礼一路飙涨。一对新人从相亲到过门,彩礼要得多的,开销要50多万元。一个农民靠种地、打工,不吃不喝,每年攒5万元,凑上这钱要整整10年!

这要命的“天价彩礼”,到底咋样才“退烧”?

 

彩礼咋就长了翅膀?主因是男多女少

 

“在农村,整条街看不到几个女孩,村村如此。”张桥村一位农民担忧地说。到村委会,翻开张桥村的统计簿:全村适龄未婚青年80人,男青年有60名。女青年外出打工,不少嫁到外地,男女失衡加剧。

 

“一到过年、麦收——相亲说媒的旺季,谁家有个闺女,门口能排几个小伙,一个挨一个‘面试’,跟‘选美’似的。”媒人田艳说,去年春节假期的一天,她曾带4个小伙去同一家相亲。

闺女金贵,彩礼不断加码。对近城区的农村小伙、经济好的家庭,女方要得较少;越偏、越穷的地方,规矩越多,女方要得越狠。在偏远乡镇,父母怕女儿嫁过去吃苦受穷,对男方“爹娘老的不考虑,弟兄俩的不考虑”;除了彩礼,外带上轿礼、下轿礼、要“好”礼、改口费,以及牛羊肉、肘子、烟酒、果品。村里人调侃:“嫁个闺女,收的礼,够开一个小超市的了。”

相互攀比,推高彩礼。有一年春节,田艳保了两个媒。赶巧,俩小伙儿同村,俩闺女同村。第一家先“押帖”六万六,第二家后“押帖”八万八。头一家觉得没面子:“一块长大的闺女,凭啥俺比她便宜?”要求追加彩礼。男方不同意,女方“任性”退亲。

“不光女方要面子,男方也死撑面子。”柘城县红娘协会副会长杨鹏说, “有些小伙个人条件稍差,过了25岁找不到媳妇,爹娘不好意思去别人家串门子、赴喜宴。为娶个媳妇,情愿勒紧裤腰带,多出彩礼。”

 

 

彩礼能降?让党员干部先打个样

 

年前,花马李村支书李传伟的闺女定亲。男方按“老规矩”,要送六万六。李传伟打定主意,降低彩礼,又怕过不了妻子这一关。

他先到镇党校“取经”,听了一堂移风易俗党课,回来给妻子讲政策。妻子的脸一黑,不吭声,给他来了个“闷头顶”。

正巧,张桥镇镇长史云洁来村里。李传伟拉上镇长,到家说服妻子。妻子一见有领导来说彩礼,把门一关,扭头就走。

不久,县里下发文件,要求党员干部操办本人和直系亲属的婚嫁,必须执行新标准,否则给予党政纪处分。村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把移风易俗纳入年度考核,工作不力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李传伟立马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拿到妻子面前。这回,妻子不再坚持,答应只要1.6万元。

上党课,统一党员干部思想;下文件,约束党员干部行为。目前,柘城基层党校进行88场次移风易俗培训,受教育者1万多人次。

管住了干部,还得引导群众。柘城瞅准农村人爱看戏,新编好几出戏,演了500多场,受教育群众10多万人次;新拍微电影,网络点击量超过百万。各村街头贴宣传画,村委会打开大喇叭……宣传铺天盖地,村村不落。同时,制定操办红白事的参照标准,经过群众表决,全部上墙公布:订婚彩礼不得超过2万元。

 

 

降彩礼,谁劝最管用?媒人!

 

柘城县成立县、乡两级红娘协会,吸纳了659位红娘。红娘们像659个警报器,紧盯高价彩礼;又像659把剪刀,直接剪断旧俗的“根系”。

去年冬天,景素霞说一桩亲。男的在张桥镇,家境一般。女的住安平镇,地偏彩礼高,张口就要12.8万元,外带40斤牛肉、40斤羊肉、40斤猪肉、100斤果子、4箱酒、30箱饮料和饼干。

“新规矩不允许要高彩礼,这不是砸我的饭碗?”景素霞说话“能甜能咸”。这回,她决心使大劲,把彩礼压下来。

一趟不行,景素霞冒着严寒,连跑几回。姑娘不给好脸色。景素霞改变策略,劝女孩的父母,一点点把彩礼降到八万八,再降到六万六。

“咋也得降到2万以下!”景素霞拿出随身携带的《红娘证》,晃了晃:“县里、乡里成立红娘协会,先是培训红娘,又发了证书。每个红娘都宣过誓,签了承诺书。凡是说成的亲事,彩礼一律不能超过2万元,媒人答谢礼不能超过2000元。如果索要高价中介费、哄抬婚嫁彩礼,取消会员资格。”

 

 

难在“一盘棋”,谨防一阵风

 

从张桥镇向南,就是鹿邑县玄武镇。两镇百姓常有通婚,但如今风俗大不相同。记者从张桥镇赶到玄武镇马庄村,走进一个卫生室,与当地人攀谈当地彩礼风俗。

 

“一般不下12万。要是你家有钱,彩礼更高。”穿红衣服的妇女说。

“不是要求移风易俗,咋要这么高?”

“啥移风易俗?一直是这规矩。你想拿多少?”妇女反问。

“彩礼降到2万以下,红事儿不大操大办。”

 

“两三万?那也中,别怕人家笑话你。”另一个穿长裙的笑着说。

聊起张桥镇的变化,一名中年男子不由感叹:“十里不同俗,一里改规矩!没想到彩礼差这么多。人家的闺女外嫁,少要彩礼;这里的闺女外嫁,不好协调。”

移风易俗,难在不能“一盘棋”。柘城县各乡镇的推进情况也参差不齐。张桥镇改得快,彩礼统一定在2万元以下。安平镇离城远,彩礼重,普遍在10万元以上,先降到5万元。

移风易俗,不能只刮“一阵风”。柘城所有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乡镇、村建立移风易俗工作台账,详细记录每件婚丧办理事宜。全县515个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半年多操办1000余户婚丧嫁娶,节约开支8500多万元。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党员干部,柘城县纪委严肃查处;对违规大操大办的村民,乡镇取消其参与评先资格,是低保户的取消其低保资格。同时,柘城为700对青年男女搭起鹊桥,举办简朴热烈的集体婚礼,节约费用200多万元。

不过,乡村婚俗观念根深蒂固,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一位红娘道出了担心:“表面看谁也不敢多要了,可私下里,女方追加彩礼,男方能不给?不少人在观望,新风到底能坚持多久?”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