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蔡涛:国家统一组织农业生产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发布时间:2017-09-25      来源: 昆仑策网 www.kunlunce.cn    点击:

来源:昆仑策网 www.kunlunce.cn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老大难问题。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统计公报,我国现有13.8亿人,农业人口5.9亿,占总人口的42.7%;国内生产总值74.4万亿元,农业总产值为6.3万亿元,占总产值的8.4%;城镇人口年平均可支配收入3.3万元,农村人口年平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是城镇人口的36.3%,这里面还包含外出务工的收入,纯农业收入更是低的可怜,城乡收入差距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农村出现了空心化老龄化,留守儿童,土地抛荒,水利失修等等一系列触目惊心的问题。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多年来,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近几年,国家更是每年向三农投入3万亿元巨资,农村年人均投入达到5000元,可谓十分重视,但三农问题依然形势严峻。

 

  农村的出路在哪里?三农问题怎么解决?

 

 

 

  目前,贵州塘约村重走集体化道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得出的经验有两条:一是要加强村级党组织的建设,二是要选好一个带头人。这两条经验在坚持走集体化的南街村,华西村等都得到印证。塘约经验现在已经在贵州毕节市全面推开。

 

  2017年5月25日,“稳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三农问题学者,基层干部以及集体经济的实践者二十多人参会。大家总结发展集体经济遇到的困难是:一、多年来在指导思想上以“分”为主,不支持合作化方向。二、农村基层组织涣散,缺乏资源,干部队伍能力不足。三、农村劳动力外流、人才外流、资金外流。

 

 

  毛泽东主席曾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我们长期革命建设的实践总结。办好中国的事还是要靠这两条,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解决三农问题同样要靠这两条。国家要拿出大政方针,通盘考虑,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在流通领域,我们曾经建立了全国性的供销合作社,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生产领域,我们能否建立全国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呢?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随着计算机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运用,这是完全可行的。

 

  我们可以在国家层面建立全国农业生产合作总社,领导和组织全国的农业生产,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相应的农业生产合作分社,由国家将农村的土地流转到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农村实行“村社合一”,选派大量经验丰富的干部和农技人员充实基层合作社,打破城乡二元界限。

 

  这样做的好处是:

 

  一、有利于调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二、有利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三、有利于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四、有利于解决农村的社会问题。

  五、有利于国家的巨量涉农资金真正投入农业。

  六、有利于县乡两级机构消肿和干部下沉。

  七、有利于专业人才向农村流动。

  八、有利于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

  九、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

  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党是人民的主心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是我们党的传统优势。根本解决三农问题,还得靠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还得要国家出面组织,体现国家意志。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