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让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

发布时间:2017-10-20      来源: 南方周末    点击:

巨晓林(中)在与工友研究业务。(受访者供图/图)

 

全文共3369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 作为党代表的这五年时间里,巨晓林总会接到农民工打来的电话、写来的信,他们都是反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巨晓林对农民工问题也有了更深层的思考。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五年前,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高级技师巨晓林作为26名农民工党代表之一,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共十八大会议。当时他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五年来,巨晓林走访全国各地,开展各项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调研,其中他最关心的仍然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如今,巨晓林的身上背负了不少“重担”,他既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又是北京市人大代表,还是北京丰台区法院监督员。

 

2016年,巨晓林当选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后,“责任更重了”。他每两个月要去全国总工会开一次会。每年年末还要参加北京市两会及各种大小会议,紧接着他要着手准备第二年3月的全国两会。

 

“去年参加了67场活动,今年还没统计。”巨晓林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今年要准备参加十九大,更忙。”

 

作为党代表的这五年时间里,巨晓林总会接到农民工打来的电话、写来的信,他们都是反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巨晓林对农民工问题也有了更深层的思考。2017年10月14日,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这位十九大农民工党代表,他希望任何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建议都应该围绕一个核心——平等。

 

1

工作流动性强养老保险难交

南方周末:作为十八大代表这五年,你是如何履职的?

 

巨晓林:我本身就是农民工,工作中接触到的也有很多农民工,所以一直在关注农民工的各方面问题。也不定期开展一些走访调研,以便能更广泛地搜集农民工的意见建议。

 

由于我的身份比较多重,既是十八大代表,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所以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渠道也比较多。不一定非得等到开会提,平常遇到农民工的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反映给北京市。

 

南方周末:十九大前,你一直在全国各地进行有关农民工问题的调研,具体都走访了哪些地方?调研了什么问题?

 

巨晓林:这次调研一方面是为十九大做准备,一方面也是全国总工会(下称“全总”)的建议。2016年,我当选了全总兼职副主席。全总每年都会根据各个副主席扎根的领域,给一些调研建议。今年我们调研课题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

 

今年6月26日,我带队和全总的几位同事,去了山东省青岛市和日照市。9月11日,我们又去了上海市、安徽的合肥市和滁州市走访调研。

 

南方周末:为什么选择这些省市做调研?

 

巨晓林:各有意义。山东是农民工输出大省,上海和青岛分别是一二线城市的代表,我们希望能从多角度了解农民工在不同城市环境下的生活状态。

 

南方周末:你了解到农民工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巨晓林:农民工最担心的还是有没有工作的问题。企业能不能稳定,就意味着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能不能稳定。

 

比如,有的企业,工程没做几天烂尾了,农民工可能既拿不到工钱,又重新面临失业。同时影响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住房,刚安顿下来又得换地方。

 

南方周末:现在农民工对工作有什么诉求?

 

巨晓林:现在农民工想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其实还是比较困难的。首先是自己能不能胜任一份工作,其次是工厂能不能公平对待他。现在农民工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社保缴纳。很多农民工的社保缴纳依然不完善,国家政策规定的五险一金,实际可能只缴纳了三险。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更注重工伤保险。

 

南方周末:这些情况你是怎么了解到的?

 

巨晓林:出发调研之前,我们分别列了十几个重点调研问题,包括稳定就业和融入城市两大方面。

 

稳定就业方面包括农民工就业意愿、稳定性和流动性、岗位满意度及就业质量;平等就业情况;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劳务派遣等问题。

 

融入城市方面则包括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实现情况,例如劳动合同签订、争议,工资增长、参加社会保险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情况,例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及资源配置情况,这就包括常说的住房、看病、上学等问题。这又牵涉户籍改革进展及城镇化率变化等情况。

 

2

关键要解决落户问题

南方周末:你是农民工代表,像农民工缴纳社保等权益得不到保障,会来找你吗?

 

巨晓林:以前农民工权益纠纷找到我的比较多,最近几年少了许多。也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农民工稳定就业、融入城市的大环境变好了。

 

南方周末:你说的“大环境变好”指哪些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巨晓林:“大环境变好”体现在各级政府对农民工问题更加重视了,对于国家发布的农民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建议,各级政府都有相应的具体落实措施。

 

比如农民工城市就业落户政策,今年走访调研中,我发现山东省即墨市鼓励农民工把农村的土地流转,得到一笔补偿金,再在城市落户就能得到经济支持。不过这是在小城市,落户政策相对宽松一些。在一些大城市,比如上海,农民工想靠积分落户其实还是比较困难的。

 

南方周末:(积分落户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巨晓林:首先是大城市对农民工的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高新科技领域需要高水平、高技能人才。而大多数农民工学历和技能相对低一些,只能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如快递、工地建设等,这就限制了他们的就业方向,甚至越来越多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将会淘汰掉一大批农民工。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民工难以在大城市立足。

 

其次就是大城市的资源虽然更好,但也稀缺紧张,难以满足这么多人的需求。现在很多大城市本身已经在限制人口,很多大学生都选择了回家乡工作,留给农民工扎根的机会就更少了。毕竟积分落户要考虑学历、工作履历等各方面因素,大城市留下的是高端人才。

 

南方周末:落户这个“坎”可能会“卡住”生活的其他方面?

 

巨晓林:嗯,问题还是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住房、上学方面。农民工的经济比较薄弱,住房是一道坎。农民工之所以想到城市安家,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想把子女和父母都接到城市来,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

 

3

农民工担心子女缺失素质教育

南方周末:你为十九大做了哪些准备?

 

巨晓林:学习党章,学习习总书记这些年的重要讲话。最近还在参加北京市委组织的相关培训。

 

南方周末:你此次连任十九大代表,工友们有哪些声音托你带到会上?

 

巨晓林:农民工都表示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的素质。农民工既然想要融入城市,就应该遵守这个城市的规章制度,包括交通规则、文明道德等等。

 

农民工在农村自由惯了,到了城市,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又有这样那样的规定,对他们而言,其实非常不适应这种约束感。本质上就是自身素质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他们自己很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尽快适应城市的生活。

 

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就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做出培训举措,但在提高素质这方面还没有一些指导和建议。也就是说,农民工到城市之后也需要心理疏导,生活环境的变化,也需要生活文明习惯的指导。

 

提高素质的需求不仅是农民工自身的,农民工更担心的还是下一代——子女素质教育的缺失。由于农民工长期在城市从事流动性较强的工作,并且大多数城市资源难以给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机会,农民工只能把下一代留在农村,给爷爷奶奶带。很多农民工向我反映,时隔一年半载回到家里,看到自己的孩子都“野惯了”,觉得“没法管”。农民工迫切地希望国家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给予更多关注,尤其希望能在提高素质教育方面有相应的培训渠道。

 

南方周末:在你看来,未来改善农民工问题还应着重关注哪些方面?

 

巨晓林:我建议解决农民工问题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把农民工与普通职工平等对待。比如不少农民工就对“农民工”这个称谓提出异议。有人说“农民工”这一称谓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最开始我们把家里有地,有住宅,还去城市打工挣钱的农民,称为“农民工”。但现在很多单位已经在转换称谓了,不分是不是“农民工”,统一叫“职工”。

 

假如你一直叫农民工,农民工觉得这一叫把他和其他普通职工区分开来了,对他是一种不尊重,感觉被当作一种特殊群体来对待。这就容易让他们产生心理隔阂。大企业在这方面非常敏感,也十分谨慎。比如农民工“五同管理”政策,在我所在的大单位,“五同管理”的前提就是农民工就是职工,没有农民工这个称呼了。

 

这个“五同”每个单位提法不一样,基本提法是“同生活、同学习、同劳动、同报酬、同管理”。当然“同报酬”只有在同等工作时才能实现。

 

第二是争取到有共享资源的公平性就可以了。如果就因为我们是农民工,把自己作为弱势群体,然后去要求政府更多的政策倾斜,其实不也是“搞特殊”,变相向政府索取特权了吗?

 

所以,农民工只要求公平,不需要“特殊照顾”。我平常也开导大家:“假如保障性住房全给了农民工,那对原本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又是一种不公平。”所以农民工最基本的期待就是保障公平的权利,农民工和城市居民都需要公平,资源需要平衡。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