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公益诉讼】充分试点为未来立法积累经验

发布时间:2015-07-13      来源: 最高人民检察院    点击: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开展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试点两年期满后,对实践证明可行的,最高检将适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完善有关法律。对此,有关专家学者表示,现在充分进行试点,可为将来立法积累经验。

 

诉前程序、典型案例:探索中的两个“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在全国范围内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

 

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加良接受记者专访时称,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中尚无具体规定,没有明确法律依据,需要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的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试点,认真探索,逐步积累经验,为未来改革全面铺开和完善立法打好基础。

 

在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中,对诉前程序的探索与实践,是多位受访专家一致认为的“重中之重”。

 

依照试点方案,经过诉前程序,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没有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的,检察机关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行政机关拒不纠正违法行为或不履行法定职责,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的,检察机关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章志远接受记者专访时称,特别设置诉前程序,主要是为了节约司法资源。我国正处在转型期,上述侵权案件非常多,通过设置一个“缓冲”程序,既避免了滥诉,又可以提高检察监督的效力。“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不排斥公民个人、有关组织的维权。对诉前程序应充分试验。”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市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全国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实训基地教师任永鸿告诉记者,对于试点检察机关来说,当通过督促履职、支持起诉等方式,还是不能解决公益受损的问题,再来选择提起公益诉讼的方式。

 

积累典型案例,也是探索的“重中之重”。任永鸿认为,选择重点探索的案件类型非常重要。同时,面对公益受损,是选择民事公益诉讼,还是行政公益诉讼,这也需要思考和实践。章志远认为,在试点最初阶段,应大力倡导在环境领域开展公益诉讼。

 

任永鸿梳理了试点探索中其他三个方面重点内容:一是对检察机关内部工作程序的设计和实践。如案源、管辖权、调查取证、鉴定、损失评估等亟须制度建设。二是与法院协调沟通提起公益诉讼的程序性事项。如起诉条件、案件流转、举证质证等。三是在执行阶段,对于有赔偿金的案件,要探索账户设立、如何监管等问题。

 

省域规则、办案力量:试点单位最亟须的两类支持
 

 

面对全新的制度设计所带来的全新工作内容,参加试点的检察机关在工作安排、人员配置、机制配合等方面,要相应地作出哪些配合呢?

 

受访专家认为,目前面对的第一关,就是省域规则的筹划与制定。“参与试点的省级院,要制定一套可以操作的程序规定出来,明确管辖权、案件范围、调查手段、取证方式等主要问题。拿出一套符合本省实际的规则,让省内各级检察院方便操作,这是最重要和急迫的。”任永鸿告诉记者。

 

“试点方案实施前,各地在做一些类似的探索,但做法不一致。”刘加良认为,因此迫切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省域规则出台。

 

要配强办案力量,这是受访专家的共识。章志远称,各级检察机关的民行检察部门亟须加强人员力量,本院内部要给予支持调配;上级检察机关应加大指导力度,在办案技能方面加强培训。“尤其是加大行政法方面的培训。”

 

身为试点地区检察院的民行科长,任永鸿认为,公益诉讼制度是与传统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完全不同的,最好的方案是各级检察机关由专门办案组和人员办理公益诉讼案件,这些检察官专门研究、寻找规律,才更有监督效果。

 

“此外,新的制度设计在实践当中试点实施,检察院与法院、行政机关沟通会非常多、非常动态,试点检察院的领导要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上级院要加强指导支持,下级院则要认真对待与落实。”任永鸿说。

 

试点总结、检学互动:达成制度共识的两大途径
 

 

“在试点单位充分实践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总结。”任永鸿告诉记者,立法是全方位的程序设计,从起诉到审理、执行,都要考虑到。在试点进行的过程中,要不间断地对全方位的试点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在程序设计方面,怎样是更加合理的?各种类型案件的诉讼效果怎么样?要积累典型案例,也要让各种意见充分表达。“作为检察官,我特别希望实务与理论之间在这个问题上互动,彼此加强联系,以达成制度设计的共识,把制度效果落到实处。”

 

章志远认为,在未来立法方案的选择上,出台专门的司法解释是比较现实可行的。通过司法解释确立在检察机关内部设立独立的公益诉讼机构,配备相应的具有法律及相关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依照法定程序行使对相关案件的调查权,通过搜集证据、发现违法事实、提起诉讼和监督执行的过程,提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能力,有效遏制侵害社会公益行为的蔓延。(检察日报)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