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薛刚凌:强化行政公益诉讼的监督功能【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5-07-15      来源: 最高人民检察院    点击: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方案,其中行政公益诉讼引发社会热议。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教授。

  

记者:您如何评价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薛刚凌:当前,由于追求非法利益、扭曲政绩观等因素的驱动,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管制约,行政机关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时常发生,一些行政机关成了公共利益的侵害者。在司法实践中,这些行政违法行为虽然给国家和公共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但往往并不直接对具体、特定的个人造成直接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由于与行政行为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导致无法对其提起行政诉讼。如果任由这些违法行为发展而不加以纠正,不仅不利于促进依法行政,也会严重损害法律的尊严与权威,侵害公共权益。

  

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都是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目的。因此,有必要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强化行政诉讼的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司法的监督作用,纠正行政机关的不作为、乱作为。

  

与此同时,为了依法保护公共利益,我国已经建立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如果缺乏行政公益诉讼的配合,无法形成对公共利益完整而有效的救济。普通企业或个人对公共利益的侵害,往往和行政机关的默许、纵容甚至支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也会加大对民事违法的纠正。

  

记者: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中,应该关注哪些问题?

  

薛刚凌:首先是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均涉及公共利益,违法情形也多种多样,哪些可以纳入行政诉讼,需要慎重考虑。在试点阶段,可以先就社会关注度高、公众意见相对一致的领域,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国有资产流失等,允许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然后再逐步扩大到其他领域。

  

其次是诉讼程序的启动。侵害公益的行政案件大多案情复杂,诉讼耗时耗力。因此,有必要建立诉前检察建议与行政公益诉讼的衔接制度。检察机关如果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有违法嫌疑的,可先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要求其进行改正或对其行为的合法性作出说明。行政机关无法说明、拒不纠正的,检察机关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不仅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而且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

  

最后是要理顺行政公益诉讼与个人救济诉讼的关系。我国行政诉讼仍以个人权利救济为主,行政公益诉讼只能是作为补充而存在。因此,要厘清真正需要建立公益诉讼的领域与事项,只有在对违法行政行为没有适格原告的情况下,检察机关才有必要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