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急于卖房救命却“两年内限售”?救命救急的钱不能等、不能少!

发布时间:2020-06-15      来源: 检察日报    点击:

一边是老人年老病重,急于售房用于救命救急;一边是不动产登记“两年内限售”;一方准备签订和解协议,一方又提出免征个人所得税。怎么办?浙江省宁波市检察院没有简单就案办案,积极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深化诉源治理,从源头化解纠纷。

 

邵某育有张甲(长女)、张丁、张戊等5个女儿。2002年,邵某因拆迁获得宁波市区房屋一套。2015年9月,邵某与张丁、张戊签订买卖合同,约定两个女儿以30万元价格购买该房屋,但两人未实际支付款项。当月,张丁和张戊取得涉案房屋所有权证。2016年2月,邵某经医院诊断为老年痴呆,后于2019年经民事判决确认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大女儿张甲被指定作为邵某的法定监护人。因为邵某赡养和涉案房屋归属等问题,5个女儿发生纠纷,经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约定张丁和张戊将涉案房屋归还邵某用于养老。因张丁和张戊拒绝归还房屋,张甲将二人诉至法院。

 

2019年8月,宁波市中级法院作出二审民事判决,以张丁、张戊应当履行调解协议为由,判令返还涉案房屋,并协助过户至邵某名下。2019年10月,登记机关将涉案房屋登记在邵某名下,同时在“附记”中载明“两年内限售”。邵某年老病重,急于出售涉案房屋看病养老,张甲遂向宁波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要求撤销不动产登记“两年内限售”的记载事项。

 

 
 

根据宁波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关于在行政案件中共同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工作意见》,宁波市行政复议局邀请市检察院参与该案化解。经调查了解,早在2015年初,邵某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老年痴呆症状。宁波市检察院认为,经核实查明有关事实,能够认定邵某在签订买卖合同时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生效判决返还涉案房屋的性质,实质上是买卖合同自始无效的法律后果,而非回购即买卖法律关系,故登记机关认定邵某系“新购买”房屋认定事实错误。经深入分析论证,登记机关认同市检察院的建议,并进行纠正。

 
 

 

今年4月22日,在组织邵某与登记机关签订和解协议现场,张甲提出,“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系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邵某能否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宁波市检察院认为,因涉案买卖合同自始无效,邵某自2002年持有涉案房屋的法律状态并未发生改变,且涉案房屋系邵某家庭唯一生活用房,符合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

 

 
 

“救命救急的钱不能等,也不能少。”宁波市检察院一方面建议登记机关另行为邵某出具《查档证明》,载明涉案房屋历次登记情况,以便提供税务部门核查,另一方面提前与税务部门进行详细沟通,税务部门亦认可邵某情形符合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并表示邵某出售涉案房屋缴纳税费时,将向登记机关核实有关登记档案资料。

 
 

 

近日,邵某以130万元的价格出售了涉案房屋并办理过户登记,邵某依法顺利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至此,该案复议纠纷和后续可能产生的税务纠纷,得以彻底化解。

 

 

来源:检察日报

文字:蔡俊杰 林甲淳

编辑:罗丽丽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