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北大教授怒批:把民生问题搞成四座大山,到底谁的责任?

发布时间:2023-03-31      来源: 破冰观点    点击:

 

 

图片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玲

 

 

中国走到今天,在民生领域盲目 “与国际接轨”,导致今天形成了“四座大山”——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住房难。

 

我们曾经笃信市场,以为市场真的能搞定一切,然而,市场却往往失灵,特别是在民生领域与社会建设上。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凤凰卫视出版中心主笔玛雅,就民生领域的市场化问题,专访了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

 

一:仇和落马与私有化医改的不归路

 

玛雅:仇和曾经是地方改革的风云人物,2000年担任宿迁市委书记时,卖掉了当地所有的公立医院。应该怎样认识宿迁现象?其中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李玲:最大的教训是,医疗是一个市场几乎完全失灵的领域,甚至可以说所有的市场手段在医疗领域都是起的反作用。

 

如果将医院当商场,将医生当商人,过度医疗就无法控制,结果就是医疗费用一路上涨,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贵、越来越难。

 

所以在医疗领域,政府应该承担责任。

 

不能放任逐利的机制兴风作浪,否则老百姓蒙受损失,政府也会遭遇极大的困境。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完全取消公立医院的地级市,所谓“宿迁模式”是失败的。

 

这些年医改,国家投了大量的钱,各个地方医疗服务的水平普遍都在改善。

 

可宿迁的医院私有化以后,发展是节节后退的,人才留不住,医疗水平也没提高。

 

宿迁老百姓不满意,都到外地去看病。宿迁政府也不满意,早就想重建公立医院,把卖掉的医院买回来,可是对方不同意。

 

当时仇和卖医院,最大的宿迁人民医院以7000万元卖给了金陵药业,后来宿迁政府出价10亿、20亿,金陵药业都不卖。

 

现在金陵药业近30%的利润来自宿迁人民医院,那就是它生蛋的鸡。

 

宿迁政府没办法,只好在市区以外重新建一个2000张床位的医院,已经投入近20亿元,全部建成肯定不止这个数。这一卖一建,对一个城市是多大的损失,而且寒了多少人的心啊。

 

有些老百姓认为,在医疗领域的所谓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说白了,“不就是不管我们了吗”?!宿迁一个500多万人的城市,政府对医疗资源没有任何掌控力。

 

那老百姓看病怎么办?靠什么来保障医疗?

 

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手上没有公立医院;没有公立医院,要是再来SARS,靠谁来抗病?靠市场,能靠得住吗?

 

玛雅:宿迁改革让仇和一夜成名,也让他成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一路被举报,仕途却一路惊喜”。他的升迁和落马告诉我们什么?

 

李玲:“仇和新政”的“三斧头”——卖光、拆光、招商,是对现代国家治理的极大讽刺,说明根本不懂什么是现代国家治理。

 

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把改革中的问题,与个人的腐败直接联系起来。但仇和成为政坛明星,一路升迁,对其他地方官员的政绩观不可能没有影响。

 

我这些年全国各地到处跑,看到基层有很多好干部,可是有的人上不去,很寒心。

 

李玲:所以,医改做得好的不一定是有钱的地方。医疗卫生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能不能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关键就看地方领导把民生事业放在什么位置。

 

全民免费医疗是社会主义国家创立的。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但是以我们今天的国力,是有可能提供全民免费医疗的。

 

当初神木医改,财政部就有官员质疑,怎么能免费呢?全民免费是兜不住的。

 

可是神木做到了,人均300元,县委书记和普通农民待遇一样。

 

县委书记郭宝成说,经济发展了,政府有钱了,不就是给老百姓谋福利吗?我这几年做医改,接触了很多各级官员。

 

我觉得,我们的干部队伍,顶层和基层都不错,但是中间有很大一块“肠梗阻”,就是部门和中层有不少庸官——理念不行、干事不行,多误事呀!

 

当初医改,财政部就有官员说,医疗让市场解决。我跟他说,如果让市场解决,你第一个下岗。

 

国家财政的钱是老百姓的税钱,是公共财政,如果连医疗这样的问题都完全让市场解决,那老百姓给你交税干什么?领导干部做决策要体现政府应尽的责任。

 

现在反腐,抓了一批贪官。贪官该抓,但那些不干事儿的庸官危害大不大?

 

用人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用错一个人,他损失了极大的机会成本。

 

比如医改,政府4万亿投进去了,水边都没摸到。涉及13亿人的利益受到危害,这是什么样的成本啊!

 

我认为,中国的体制关键就在用人。只要能把贤明能干的人挑出来,放在最重要的岗位上,这个体制就可以运转自如。

 

实事求是说,如果用对了人,中国医改就是小菜一碟,根本不是什么世界难题。

 

玛雅:现在泛泛说社会政策要托底。底在哪里?怎么托底?你的治理体系能不能托住这个底?

 

李玲:中国医疗保险征收的费用世界之最,北京占工资的14%。没有哪个国家这么高,

 

我们的养老保险也是世界之最。老实说,很多民营企业要是真按国家标准交税,不要说五险一金,就是三险一金——养老、医疗和失业,他也撑不住,肯定垮掉。

 

但是这么多钱收上去达到什么效果了?看病还是贵,越来越贵。这说明我们的治理体系有问题,钱浪费了。

 

 

二:民生领域“市场化”是自毁长城

 

玛雅:中国现在不光看病难,普通老百姓家孩子上学难,住房、养老都难。

 

李玲:这几个方面过去恰恰都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今天却成了难题。

 

过去国有企业有医务室,有托儿所和学校,有家属区,民生问题基本解决了。

 

后来说企业不能办社会,把这些都一刀切了。

 

现在回头看,我们过去的机制设置其实是非常好的。

 

玛雅:人家往社会化方向走,我们往市场化方向走。

 

李玲:我们太追求利润了。对国有企业的考核指标就是利润增长多少,逼着企业走向唯利是图,忽略它的社会性。

 

企业怎么能只顾利润?你雇了这些人,不管他的生老病死吗?

 

我刚回国时去首钢调研,首钢医院当年花很少的钱,保证了全体工人和家属的免费医疗。

 

后来改为社会保险,交的钱是当时办医院的好几倍,却只保工人,不保家属。

 

首钢医院也被推向社会,自己挣钱去了。

 

贵州毕节市4名儿童服食农药身亡事件,暴露的问题就是,企业支付的工资仅能维持工人个人的生活,而家庭和社会承担了巨大的成本。

 

玛雅:出了这样的事,真的要从根子上检讨过失,否则惨剧还会发生。

 

李玲:今天出现了“四座大山”——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住房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太相信市场了。

 

所谓“不找市长找市场”,以为市场真能搞定一切。

 

市场不可能在所有领域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下一步发展最需要警醒的,一定要从这个偏向走回来。

 

玛雅:你谈到,中国药企过度竞争,造成药品生产严重过剩。这样一种混乱局面,监管部门不管吗?

 

李玲:要是有人管至于这么乱吗?所以我认为,我们的体制机制需要变。

 

产业政策是国家战略,谁管医药产业?不知道。现在只有一个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么多的产业,一个工信部管不过来,客观上成了形同虚设。

 

结果就是政策缺失,比如医药产业。

 

举个例子,别的国家都有强仿,世卫组织(WHO)允许强仿——你不用做研发,把人家的药拿来仿制就可以。

 

比如治疗白血病的格列卫,是瑞士诺华公司的产品,在中国一盒卖23000-25000元,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而印度生产的“格列卫”仿制药一盒200元,连它1/100都不到。

 

很多中国患者吃不起格列卫,就买印度的“格列卫”仿制药,药效达到99.7%。

 

中国有最大的白血病人群,因为人口基数大,可是国家没有任何政策鼓励生产仿制药来保护老百姓。

 

玛雅:更为讽刺的是,去年国内有位白血病患者因为网购印度生产的“格列卫”还被起诉。

 

李玲:这背后的问题是,我们的管理结构需要调整。中国在前30年那么穷的时候,为什么老百姓能看得上病,吃得上药?

 

1949年刚解放时一支青霉素一根“大黄鱼”(金条)都买不到,那不就是今天的奢侈药吗?

 

那时候我们怎么做的?国家组织大规模生产,实行补贴,流通是国家三级批发。

 

新中国最早建的药厂是华北制药,大量仿制青霉素,就把青霉素从奢侈品变成了“白菜”,2分钱一支,老百姓当然用得起。

 

所以你看,当年条件远不如现在,但只要抓在关键环节,一举就能解决问题。

 

医院是国家办的,医务人员是国家培养的,药品是国家生产的,流通也是国家控制的。

 

医药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合作体,费用很低,老百姓就能看得起病。过度竞争将中国药企锁在产业低端。

 

众多小企业过度竞争的结果是,每个企业的利润都很薄,没有任何研发和创新的能力。

 

药企是高度垄断的——美国为全世界提供药品,前20大药企市场份额超过60%,前3大流通企业市场份额在96%;法国、英国、瑞士都是只有几家药企。

 

中国5000多家,但前100家市场份额不到50%,前3大流通企业份额约30%。国外大药企的研发投入一般是销售额的20%,中国1%都不到。那你想是什么局面?

 

他一家跨国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超过我们5000家。所以中国就被锁在这个低端,我们的企业发展不起来。

 

玛雅:中国药企不赚钱,为什么药品还这么贵?医院怎么能以药养医赚钱呢?

 

李玲:这又是一个问题。5000多家药厂过度竞争,造成利润非常薄。

 

那药的利润在哪呢?在流通。可能出厂价是1元,到消费者手上却是100元,100倍的价格上涨。医生拿回扣,医院拿回扣,所以虚涨上来几十倍、上百倍。

 

这相当于我们的企业受到几座大山的压迫。

 

第一它在低端产品的位置,各方面的成本压力都在它头上。

 

然后它的产品,流通环节要攫取一大块利润。那你想能创新吗?靠什么创新?最糟糕的是,很多腐败都在流通领域。

 

我们的药品市场就成了跨国公司赚取暴利的场所。我们现在70%是进口药,90%以上的耗材和器械——CT、核磁、彩超、钢板、支架等,全是进口的。

 

这实际上是在抽我们的血呀!医药行业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行业,他们又是以最高价格进中国,不是把我们辛辛苦苦挣的一点血汗钱全都赚回去了吗?

 

我一直在讲,中国医改的配套工程应该是药品和设备耗材的国产化。不走这条路,再多的钱投进去都不够。

 

我出国调研发现,我们国家太缺乏宏观治理了。你看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人家是铁哥们,但是在利益上算得非常清楚。

 

比如美国制药公司要在英国卖多少药,英国制药公司就要在美国卖多少。他们每年都谈判,你给我开放多少市场,我就给你开放多少,法国、德国也一样。

 

而我们基本上是裸放,你想来就来,想卖多少就卖多少,没有任何限制。所以才会出现葛兰素史克这种事,拼命贿赂。我们成了他们跑马圈地的地方。

 

 

三:改革就要克服利益集团的阻力

 

玛雅:5000多家药企小打小闹,为什么不进行整合?

 

李玲:地方政府首先就要抵制,因为药企是税收的来源。

 

当时我们在设计基本药物制度时,曾经提出“定点生产”的方案。

 

定点生产自然就能淘汰一批小企业,因为大企业才有能力生产供全国人用的药。

 

但是药企的力量太厉害了——2009年医改方案出来时,定点生产被否了,变成省级招标。

 

在省里招标,地方政府肯定保护当地的企业。

 

玛雅:国内医院进口医药、设备都是自主决定吗?不是国家统一配备?

 

李玲:是。所以进口商都是各个击破,只要搞定医院就行了。背后很多都是有背景的人在运作,我们这么多年怎么呼吁都没人理。

 

玛雅:已经形成了利益集团?

 

李玲:中国现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利益集团已经很强大,但是我们没有任何防范利益集团的措施。

 

我在无数次会上都提出这个问题,没有人回答我。

 

这种潜规则的结果是什么?你要为老百姓做事非常非常难,但是你要为利益集团做事很容易,有人会支撑你。

 

为老百姓做事,你博弈的是利益集团,对手十分强大。

 

所以这些年来,基本上做医改的人都是“烈士”。

 

玛雅:政府一旦被利益集团俘获,老百姓的利益就没人管了。

 

李玲:这是最大的危害。

 

玛雅:求是网今年2月刊登文章《医改要防止颠覆性错误》,指出医疗保险商业化是医改的主要危险之一,会导致医疗费用高涨、公平性下降,带来经济和社会风险。现在政府把大病保险交付商业保险资本掌控,这个情况意味着什么?

 

李玲:这又一次说明利益集团的强大和危害。

 

大病保险交付商业保险资本掌控,这件事涉及十几亿中国人的利益,就这样不声不响、几乎毫无阻碍地给做实了。

 

其实政府真想解决大病保险问题,完全可以在社保内部想办法,现在却是从社保基金划拨资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

 

这造成两个问题:第一,多一个环节就多了一份成本;第二更甚,由于商业保险机构赚钱至上,只想收取保费而不愿付钱,用社保的钱向保险资本购买大病保险,就是拿人民的钱向其进行利益输送。

 

去年国内的商业保险收到保费约1600亿元,仅报销了约500亿元,保命钱的大头变成了保险公司的利润。

 

 

四: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玛雅:一盒格列卫在中国卖25000元,是通过什么渠道进口的,为什么价格会翻成这样?既然印度的仿制药这么便宜,我们为什么不从印度进口呢?

 

李玲:印度的药没有通过我们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

 

至于进口格列卫价格为什么会翻成这样,这是非常揪心的一件事。

 

我跟一些跨国公司谈过,凭什么你们的药在中国卖得那么贵?很多药专利期都过了还卖那么贵?他说我可以降价,但是在中国的营销成本非常高,因为你从来不给我量的优惠。你给我量,我价钱就可以降,但你是一盒一盒买的,所以价就高。

 

你看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9%财政投入这么庞大的费用,但医药费不到10%。

 

我问他们管理部门是怎么控制的?他是以国家为主体全球采购,跟全世界大的跨国企业谈。

 

英国6000万人口,他以量来换价:我6000万人的市场给你,你给我什么价?这实际上也省去了这些药企的流通成本,药企还是赚的,就能接受这个价格。

 

所以英国人用的是最好的药,价格又很低。

 

玛雅:以量换价,中国这么大的需求量,我们什么价换不来?

 

李玲:我们国家谁在算这个账?

 

现在是各省招标,一个省跟跨国公司是谈不下价的。

 

中国30多个省市区,哪怕丢了你这个省他也不会降价,除非是以国家为主去和他谈。

 

我跟英国NHS前总裁谈,他都不能理解。他说,我6000万人的市场跟他们谈,谈成白菜价,你们13亿人可以谈更好的价呀!你们这么好的讨价还价的优势为什么不用?

 

Why not?过了一会儿又回来问,Why?我感到非常悲哀,我们国家谁在管这个事儿?谁在对老百姓的健康负责?

 

所以我们的治理体系要变,不能光说为人民,要有切实管事的机构。

 

发改委30多个司局,真正涉及社会的只有社会发展司,其他全是经济。

 

但是你看国外的机构设置,民生是大头,经济是小头。比如美国劳工部,十几万人,卫生和人口服务部也是巨大的。

 

玛雅:从“格列卫”仿制药案,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李玲:得到的启示是,国家要对老百姓的医疗卫生负责,远远不是建立医保就完成了,何况我们现在医保水平还很低。

 

需要做一个制度设计,从医疗、医药、医保全方位入手,几方面形成联动,才能为老百姓提供健康保障。

 

现在北京的人均医保水平已经超过台湾了,北京大概是7000元,台湾是5000元人民币。但是台湾是高水平的免费医疗,北京很多进口药都不报销。

 

为什么花钱多却不如台湾做得好?就是没有制度安排,没有宏观把控,太多的钱浪费了。

 

现在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要真下一番功夫去谋划,去管理,现在下的功夫远远不够。

 

玛雅:就像你说的,关键就在用人。把思想好能力强的人放在社会建设的重要岗位上,以我们体制的优势和力量,就能搬掉新的“四座大山”。

 

李玲: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社会建设。

 

政府最该作为的是在民生领域,因为市场在这里是失灵的,政府必须得管。

 

现在各级政府都在搞经济。当然发展经济是搞好民生的基础,但在议事日程上民生应当有更重要的地位。

 

其实以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医改根本就不难;难就难在没人管,空谈。

 

所以我说,反腐大快人心,抓民生才能真正获得人心。

 

抓民生,医疗是个好的突破口,我希望医疗可以作为新一届中央的一个重点。

 

不夸张地说,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副产品就是人都病了。

 

生活方式、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心理压力……方方面面的问题所致,人都病了。

 

老百姓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医疗,政府在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如果能够让老百姓看病可以低费甚至免费,就能大获人心。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